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因为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不同、时代发展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幼儿教育机构的环境条件以及教育政策规定等各方面的变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持续成长,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认真思考。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职业发展高原期都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一)职业适应不良

职业适应不良是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常见的问题。职业适应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适应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发展。职业适应主要是对新手教师而言,当然也包括部分从其他岗位转岗进入幼儿教育岗位之初的教师。职业适应过程既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专业技能的过程。对他们而言,角色、环境、制度、交往都是全新的,大部分教师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这样势必造成幼儿园教师职业心理不稳和教育行为失当,既不利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幼儿园教师的成长。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适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角色适应,主要包括从“大学生”到“幼儿园教师”、从成人眼中的“孩子”到家长眼中的“老师”、从学习时代的“同学”到幼儿园的“同事”等角色的转换。角色适应将关系到入职之初的教师自我认识与定位,进而影响其专业发展。教育行为适应:主要包括活动设计、一日生活安排、师幼互动、家长工作、家园互动、班级管理工作、常规培养等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这些任务的完成将影响到领导、同行及幼儿家长的接纳。文化适应:主要包括对地域文化、幼儿园文化尤其是教学文化的适应及当代教育背景文化等的适应。顺应主流的教育行为更容易得到认可,也会为教师本人赢得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职业适应不良的教师在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时,总是归因于幼儿;对幼儿要求严格而又不善于建立常规,对调皮好动的幼儿会采用过激的措施;对待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缺乏改进工作效果的积极主动性,也缺乏有效的改进方法;不善于与其他教师合作,很少主动寻求同行的帮助,帮助同行的情况也比较少,对同事抱怨较多,人际关系不好;经常重新选择其他幼儿教育机构就业或改行。

1。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成因

(1)角色转换迟滞。做幼儿园教师的第一天,他们的社会角色就发生了根本转换,由师范生或小学教师转变为幼儿园教师,由被教育者、被管理者转为管理者、施教者。即使很多新教师清楚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期望,但环境变化和角色转换仍然让他们未能很快适应,他们沿袭原来的行为模式,不能完全认同并遵循教师角色规范,行为情绪化,随意而不拘小节,业务不主动,遇事无主见等,出现角色转换滞后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角色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履行职业责任和规范不明确,入职之初,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有较大出入,一时手足无措。

(2)从业能力不足。新教师虽经职前系统的专业学习,初步掌握了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知识的不足,他们往往在教育活动中显得缺乏操作能力,这既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也影响了领导、同行、及幼儿家长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对绝大部分新教师而言,从业能力不足只是暂时现象。但如果新教师本人没有因此调整心态,主动学习,不断反思,那这种不足就会对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来障碍,导致他们职业适应的过程大大延迟,甚至有的教师会因此放弃这一职业。

(3)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教育过程是双边甚至多边的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人努力,往往凝聚着集体的心血。幼儿园教师能否与幼儿及家长、其他幼儿园教师及领导,以及与学校有关的社会各方面形成协调、积极、健康的职业关系,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由于新教师能力、经验及自身心理水平的不足,他们或是与幼儿缺乏沟通技巧,不能赢得幼儿的喜爱;或是与同事互不往来与互不信任,缺乏团体协作精神;或是与家长不能保持合理的沟通心态,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这些既影响了自身的形象,更影响了自己对自己、对职业的认同,会让他们的入职之路充满苦涩与紧张。

(4)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缺失。很多新教师主要是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走进幼儿师范教育机构的。在接受师范教育期间,一些人会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取向,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没有转变观念。这部分教师进入幼儿园后,未能认同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与未来发展缺乏坚定的信念,直接导致他们的岗位定向不明确。一遇适当机会,或是当面临挫折与困难时,就会发生动摇。还有的教师不认同自己所从事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有一定的自卑情绪,他们只是将幼儿园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谋生手段,而非自己理想的追求,更不会想到对社会的贡献。持有这样职业观念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中激发出自己的工作热情。

2。职业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

那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何让自己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要把自己的发展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事业与最阳光的事业融为一体,是很光荣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努力将对新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要正确认识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每一次挫折都将预示着我们更大的提高,回避退缩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幼儿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伴随着他们旺盛生命力的,是他们脆弱的承受能力和他们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他们需要我们的尊重,尊重幼儿就是尊重生命,他们需要我们呵护,呵护幼儿就是呵护未来。即使个别幼儿存在一些不良表现,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有伤害他们的权利,只是意味着需要我们更耐心一些。每一次对幼儿教育的成功都意味着我们自己又在幼儿的帮助下有了新的发展。最后要把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指导自己教育活动的正确理念。教育理论的实现需要教育行为的支持,哪些行为更有利于体现正确的教育理论,是我们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千万别因为急躁和懒惰做出南辕北辙的事情。

(2)合适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目标的无边界性会让很多教师失去目标,新教师更是容易茫然失措,将一天天的工作连成一段段的生涯规划,就会大大减少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焦虑。教育教学工作虽然繁重和复杂,但只要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一步步走好,就会不断接近目标。合适的职业生涯设计,也会让新教师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上认识目前自己所处的困境,更加坚定从业的决心。

(3)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实知识可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首先是要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虽然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变为教育实践能力,但理论知识的丰富会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启发,也会为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提供基本的理论架构。其次是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要有新颖的观点,关注点与社会要更契合,这应该是新教师的优势,新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教育活动更加体现出综合的态势,这些也容易增强新教师做好工作的信心。最后是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往往容易重视理论体系,轻视实践性知识,其实这才是入职之初最重要的知识,也是帮助大家站稳脚跟的最关键的知识。向同行讨教、从资料中收集、在幼儿反应中反思、从家长反馈中总结,都是积累实践性知识的好办法。

(4)加强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大学学习期间,新教师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培养,这里主要强调那些与教育实务相关的能力培养。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一般能力,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直接相关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除了这些,一些小的技巧也是大家应该关注的,有时候小技巧能够解决大问题,如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怎样应对孩子的提问?活动中出现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家长提意见了我们怎么应对最合适?等等。这些小问题的应对也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教育理念,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效果、个人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对新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新教师往往缺乏反思的能力,也没有反思的习惯,这一点应该引起新教师的注意。

(5)学会争取最大支持。一个好汉三个帮,如何与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携起手来,共同谋求幼儿发展的最佳效果,是每个新教师都应该用心研究的课题。善于交往的教师善于从环境中获得帮助,他们的工作就要更轻松一些,他们的努力就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他们也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绩。不善于交往的教师成长之路就要困难一些。我们对交往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取得环境的认可并非只是为了谋求一己之私利,为什么非要拒绝来自他人的帮助呢?因为工作性质的相似,在众多的环境助力中,同行对新教师的影响会更明显一些。同行必然会碰到一些共性的问题,相互交流、切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分享收获。同时,在一个教师集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只有通过相互交流,才能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与鉴别,从而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的、全面的认识,实现共同提高。新教师应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或学习活动,摆正姿态,虚心学习,乐于交流,主动发展。

(二)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

1。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教师职业作为助人的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之一。幼儿园教师由于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当幼儿园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时,往往会造成工作没有热情,对幼儿缺乏耐心,严重的可能还表现出某些过激行为,例如体罚幼儿、自闭等,从而造成教育质量低,进而导致幼儿身心发展没有保障。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有生理方面的表现,也有心理方面的表现。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生理衰竭。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肠胃不适、神经衰弱、机能性工作障碍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

(2)情感衰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对工作满意度低,热情与奉献减少。情绪波动大,对幼儿缺乏同情感和支持,无法忍受幼儿在幼儿园的捣乱行为,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认知衰竭。表现为教师明显感到空虚,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显著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

(4)价值衰竭。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对工作缺乏进取心,无心投入过多的精力,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5)人性衰竭。表现为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和冷漠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同事、家长或家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贬低学生,甚至暴力或者体罚学生。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北京师范大学一项专门就首都幼教职业倦怠状态进行的调查显示,有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比例高达59。5%。有关专家指出,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加以应对已是幼教界的当务之急。

2。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园教师繁重的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任务也让很多人不堪重负。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这反而使得倦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时时受到来自教育行政的干扰,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幼儿园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领导的支持、认为幼儿园领导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和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都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上述人格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

3。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1)调整自己对教育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自我认识与期待。尝试从积极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认识自己在幼儿园的处境。避免陷入消极的怪圈:我们越是消极地看待工作和周围的环境,工作和周围的环境越是向我们反馈消极的信息,然后当我们看待工作和周围的环境时,就会抱以更加消极的眼光。如果我们尝试积极地评价工作,评价自己,可能结果也会一步步变好。

(2)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日常工作的繁重和复杂是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特点,这也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技能,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时间管理的步骤包括时间分析、目标的设定、按优先顺序排列目标、授权和行动。

(3)适当的体育锻炼。因为忙碌,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这使得很多教师健康状况并不好。锻炼身体既是保证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此外很多让人感到愉快的活动都可以帮助教师与职业倦怠作斗争,如听音乐、阅读、做手工、集邮、郊游等都是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4)掌握有效的社交技能。很多教师是因幼儿的纪律问题和家长问题导致了职业倦怠。学会倾听及高效的沟通技巧都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同时有效的社交技能也能让教师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情感支持,这也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5)教育管理人性化。喜欢使用惩戒手段解决问题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能有效地激励幼儿,在幼儿的自主与规则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制定幼儿认可的班级制度都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消极情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