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寻求精神支持。与同事之间就职业感受进行广泛的交流,从同事那里获得更好的应对办法,也可以从同事的叙述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职业发展高原期

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高原是指在成长过程中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挫折或者倦怠,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像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阶段性成熟的表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想办法尽快摆脱高原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处于职业发展高原期的教师,通常是已经适应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成熟型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的体制和教育改革之类的事情也有着较深刻的阅历。在我国,高级职称的评定往往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这部分教师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从而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高原现象”,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快速度过“高原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1。教师职业发展高原的成因

职业发展高原的出现是由教师个体发展、专业发展、社会性发展和组织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

(1)个体发展特征

①体能有所下降。从年龄上看,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的开始多数在40岁左右。如果单纯从人类的身体机能看,这一时期,人的体能和效率开始明显下降。同时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往往家庭负担较重、工作压力也不小,一些教师明显感到体力不支。

③人格发展存在缺陷。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也是“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某些教师在人格特征中存在着不良倾向,如怯懦、自卑、优柔寡断、缺乏开拓精神、钻“牛角尖”等。当这些教师面临压力、困难时,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应对,最终导致专业成长中的停滞不前。

(2)专业发展特征

①对教师职业有个性化的理解。经历了十多年的教师生涯,高原期教师已经不再对教师职业带有高涨的热情,在高原期之前的奋斗,经历的成功或失败,让他们体验到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辛苦,消极的想法日渐清晰。还有的教师,在自己孩子的成长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深刻含义,更加关心教育塑造人的作用,但对教育大环境的认识逐渐消极,因而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如果有较好的组织氛围,这一部分教师比较容易走出高原期。

②专业知识技能发展成熟。高原期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比较成熟,大都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所需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把握教育活动的重难点,并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教学策略,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中许多人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高原期教师关注点集中到幼儿身上,教育活动中教师对自己和幼儿都比较有信心,对幼儿较宽容,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主性。高原期教师一般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但是由于教科研能力这一方面与教师的专业自觉程度密切有关,因此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③专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缺陷。高原期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层面的策略性知识、一定的专业案例知识,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对原理规则性知识的重新学习,以及案例知识的再研究显得有些不足。专业自觉的核心是强**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名教师在高原期具有与一般教师不一样的表现:他们开始埋怨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而不满足现状,并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们大胆进行教改试验,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出“教然后知困”的一种教育教学自觉性,这种专业自觉往往是教师走出高原期的必备条件。

(3)社会性发展特征

①社会压力大导致心理失衡。处在职业“高原期”的教师由于年龄和教龄适中,被认为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因此被给予较高的社会期望,家长也会指名选择他们。这样的高期望同时也是高压力,教师始终会为这样的高期望而努力工作,一旦由于家庭或者自己身体状况而有所“闪失”,他们便很容易丧失信心。处在中年的教师们,看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比较容易产生失落感,造成心理失衡。

③人际关系复杂。教师在幼儿园里的人际关系包括师幼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等,对于资深的高原期教师来说,他们大多能够处理好与学生及其家长的关系,但是在处理与其他教师以及与领导的关系时,往往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蒙上一层阴影。

(4)组织环境特征

组织环境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教育政策、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同事。这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幼儿园的一些激励政策、规章制度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比较有利,而对于教龄比较长,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在幼儿园中教师缺乏自主性,教师感到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失去前进动力,有的教师开始将工作精力分散到其他方面,如家庭、社会交往等,久而久之,成长中的“高原期”就会越拉越长。

2。教师职业发展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职业发展高原并非不可突破,其实,如果应对得当,职业发展高原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进入一个新的职业发展期。处在高原期的教师需要相对平静、宽松的社会环境,需要幼儿园开放、民主、积极的发展空间,更需要个人自觉、主动的行动。

(1)自主发展是高原期教师走出高原的关键

①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进入高原期的教师要进一步对自我和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评估。其目的是进一步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合理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以及目前自我发展的现状与优劣等。同时还要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明确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各种因素。只有对这些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求最佳发展道路。

②寻找职业发展的新目标。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有:资深教师、学者型教师、教师中的管理者。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并最终走向成功。凭空产生一个目标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名师的成长经历。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目标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

③加强自主学习,增强发展后劲。处于发展高原的教师大多是实践型、经验型的教师,其理论功底相对缺乏。他们突破高原期的关键之一是加强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系统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而用自己的实践丰富教育理论。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可以参加更高学历的进修,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培养问题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周围的优势资源,如老教师、教研部门的专家等;还可以向实践学习,加强反思,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

处于职业发展高原期的教师可以考虑从幼儿园、领导以及同行那里寻求支持,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①与领导积极对话,表明自己的发展愿望。在一些管理者看来,高原期教师多数已经功成名就,或者受家庭拖累,可塑性不大,理应将发展的平台留给快速发展起来的年轻教师。要改变这样的舆论氛围,高原期教师自己要敢于积极和学校管理者沟通对话,大胆表达自己继续发展专业的愿望,寻求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的机会。当然,在表达愿望的同时,教师自身既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专业发展的条件和期望,争取创造平等的晋升机会。这样,高原期教师得到社会认可的程度越高,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也就越大,发展得也越好。

②向同行学习,一起探索更多的发展途径。幼儿园教师应与上级加强沟通,了解更多的发展信息。由于教研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往往能够掌握一些学校教师难以获取的信息,同时也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发挥应有的效应。但是有时因为工作头绪较多,信息传达不畅而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可以主动加强与教研部门的联系,快速获取信息资源,这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

除上述外,教师成长过程中还有可能面对其他的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障碍、压力过大等。但只要我们在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坚定教育信仰,就会越来越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最终促成幼儿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实现。

【学以致用】

请运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谈谈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有关幼儿园特级教师的相关资料,从中寻找对自己专业发展有益的启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