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第2页)
2。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骨干型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也有着一定的理论水平,他们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个性化的理解,无论是角度还是表述都着一定的个人色彩。
3。教育能力强,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
骨干型的幼儿园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上驾轻就熟,成为领导放心、合作同志欣赏、幼儿热爱、家长欢迎的教师。他们注重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自己的专业优势,试图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离专家型教师仅一步之遥。
在幼儿园内或本地区,骨干型老师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对同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对幼儿园管理和发展往往也会有建设性的意见。
(四)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幼儿园教师。专家型教师通晓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具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教学艺术高超、教学效果显著,自己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论。专家型教师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往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专家型教师在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很多教师著书立说,在本专业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进而自成流派,并被社会公认。一般来说,专家型教师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领域中专家型教师的知识比别人更丰富,解决特定领域问题比别人更有效。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类。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在这三个成分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陈述性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的知识比新手型教师的知识组织得更完整,因而在解决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提取出来。在程序性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练,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控制。在策略性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具有良好的策略性知识。如在允许学生提问以至由提问导致讨论的情况下,专家型教师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新手型教师则相反,当学生提出他们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时,他们不仅回答的内容缺乏内在联系,而且无法使课堂教学按原计划进行。
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
首先,专家型教师善于利用认知资源,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丰富而且高度组织化,某些教育技能已程序化、自动化,这些程序化、自动化的技能和熟练的知识经验占用的认知资源很少,使专家能够在有限的认知资源内较少作认知努力就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同时,专家型教师又能将节省的认知资源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中去。其次,专家型教师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在接触问题时具有计划性,善于自我观察,主动自我评价并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在教育领域内,与非专家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专家型教师更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他们的解答方法既新颖又恰当,往往能够产生独创的、有洞察力的解决方法。
4。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
专家型教师在关注目标完成情况的同时,视野比较开阔,对活动气氛、环境变化、幼儿情况都有全面及时的关注,能不断对教学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调控,执行教学计划有序而灵活。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更有灵活性,更具有教育机智。专家在计划和行动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善于利用新信息的特征,迅速给予新解释和新表征。专家型教师能够制订较完善的行动计划,而且在实际执行时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加以灵活调整。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机智既是他们对驾驭教育活动整体自信的体现,也是他们对幼儿的需要敏感、关注和积极回应的体现。
5。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具有较强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未必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而专家型教师则必定具有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新手型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训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常常手足无措,惶恐不安,自信心不强,因此,他们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低是很正常的。而专家型教师由于教学实践的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同行教师对其教学风格及其成绩的认可,角色形象已日益完善,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自豪,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就显示出较强的态势。
从新手走向专家,不一定每位教师都能走完全程,也不是每位教师的发展之路都那么顺利,但只要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清晰的发展计划,加上教师个人矢志不渝的努力,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背景下,每位教师必定会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圆自己的发展之梦。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现代化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儿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
幼儿教师的职业须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应有专业的理论素养,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超成熟的技能技巧,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她们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幼教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幼儿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1。专业资格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中、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经历,基本的幼儿园实习经验,并获得国家颁发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2。专业精神
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坚定的教育信念,强烈的教育意识,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以及愿意为教育事业付出时间和精力而产生的满足感等。
3。专业素养
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儿童发展的深刻领悟、有效的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
4。专业学习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还体现在制定合理的事业发展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专业研讨的愿望,接受各种专业培训的机会,以及获得专业进修的成果等。
5。专业活动
主办或从事各种和幼儿教育有关的活动也是幼儿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如进行幼儿园教研活动,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比赛,组织专家讲座,参与幼教高级论坛,加入各种幼教专业组织,寻求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等。
三、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