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瞿林东著其他已完结
本书是作者从事史学研究三十余年的心得总结,谈治学、谈读书、谈论史学的功能和价值。三十多年前所受的学术训练,三十多年的历史研究,都体现在了这本演讲录中。从中我们既能发现他一些学术观点的萌芽,也会看到专业论文里无法容纳的思考成果。真正的历史学者“既要有学理的训练,又要有对人生万花筒的体验”。面对日趋专业化的学术研究、日趋浮躁的读书心态,再次谈论如何读书、治学为何、史学的价值,更显得尤为重要。
最新章节:后记
更新时间:2025-11-26 16:25:02
- 后记
- 出版说明
- 五关于家学传承的思考
- 四从研究史学走向关注历史和现实
- 三全面看待20世纪中国史学
- 二追求史学史的通
- 在断代和会通之间
- 四社会应当重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 三研究史学遗产与建构话语体系
- 二从历史学的历史到历史学的理论
-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学史
- 六中国化不应回避社会形态研究
- 序
- 走进历史学
- 一中国史学的遗产
- 二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优良传统
- 三当前发展的趋势
- 历史学是什么1
- 一历史是什么
- 二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学有什么用处
- 三历史学距离我们有多远怎样提高史学修养
- 中国史学上的五次反思1
- 二中国史学上五次反思的背景和特点
- 三中国史学上五次反思的理论意义
- 四简短的小结
- 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者 司马迁1
- 关于影响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几个问题1
- 一百年总结与21世纪中国史学
- 二史学批评与21世纪中国史学
- 三学风建设与21世纪中国史学
- 史学与审美及其他1
- 引言 从史学与艺术谈起
- 一史学要求真实之美
- 二史书要求结构之美
- 三史文要求表述之美
- 四史学的审美要求与史学的学术规范
- 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与撰述计划
- 七要重视理论和方法
- 八撰写文章专著要讲究体例
- 九要锤炼语言
- 十要积极主动同外界交流
-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1
- 一史学与人文有什么关系
- 二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重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 三史学中的惩恶扬善思想传统重视人的自我修养
- 四史学中的忧患意识传统重视人的社会责任
- 五从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说到史学永远在我们身边
- 史学 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1
- 二如何看待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和社会价值
- 三怎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 谈谈中国史学的时代特点1
-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 三中国近代史学的特点
- 四中国现代史学的特点
- 史学名著与人生修养1
- 一
- 二
- 三
- 四
- 在北京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
- 关于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几点认识1
- 读书与治史
- 一从江泽民同志的一封信谈起
- 二史学有什么用 一个西方历史学家的回答
- 三史学有什么用 中国史家的理论
- 治学方法与文章之道1
- 一树立正确的史学观
- 二关于治史方法
- 三文章之道
- 读书与写作1
- 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1
- 专精与通识
- 二专与专精的路径
- 三向通识的境界攀登
- 关于历史学的几个问题1
-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 三怎样学习历史学
-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遗产1
- 一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大势
-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大势
- 四深入研究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
- 附 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 把中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
- 二从断代史学入手着意于通的追求
- 三把史学史研究同史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 四关于学术机构的工作和学术前景的看法
- 理性地对待过去 坚定地面向未来
- 一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总相的认识
- 二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 三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批评
- 四关于建设21世纪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历史学
- 从断到通 勾勒理论发展脉络
- 一中国古代史学是有理论的
- 二走出碎片化关注整体
- 三关注研究外国史学的中国历史学家
- 四未尝离事而言理
- 五以现代理解梳理古代文献
- 六中国化不应回避社会形态研究
-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学史
- 二从历史学的历史到历史学的理论
- 三研究史学遗产与建构话语体系
- 四社会应当重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 在断代和会通之间
- 二追求史学史的通
- 三全面看待20世纪中国史学
- 四从研究史学走向关注历史和现实
- 五关于家学传承的思考
- 出版说明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