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第3页)
姨父,你也忍忍吧,虽然他们该死,可他们比我们有钱,忍忍吧。
他不说,刘彻不生气,他一说,刘彻手指骨节都攥白了。
受委屈,这辈子都不能受的。
君臣二人就这样一坐一跪,须臾,刘彻哂笑一声,“朕的阿言受了委屈值万金,朕受委屈值百万金,阿言的委屈,阿言不计较便抹了。朕的委屈叫他们去凑吧。”
帝王扫视一周,“凑不上……”
张汤立马上道出列,轻躬一身,凉凉道,“冒犯帝王,抄家夷族。”
刘彻的唇角轻扬,只觉心头的一口气出了,“此事交予廷尉。”
张汤应是,他才转首移向霍彦,一幅看不成器的小孩的眼神。
霍彦垂头掩去得逞的笑意,刘彻只瞧见他在自己的眼神下抿得泛白的唇角。
这是觉得朕对他失望了,算了,阿言随仲卿,宽和温善也是好事。
良久,刘彻扫视群臣,公孙弘知道他是不忍心霍彦跪着,立马给了他个台阶下,他这才让霍彦起来,霍彦默默退回到汲黯身后,得了周围人善意的怜惜眼神。
汉武朝的群臣尤其是刘彻的近臣全是聪明人,全都自认是恶人,他们本因霍彦上次的第一次亮相,觉得长在刘彻身侧的霍彦是同类。不料霍彦竟是个纯质少年,没人觉得霍彦是装的,只觉得霍彦是随了卫青,天性善良大度,毕竟他们自认因为刘彻受屈就寻死觅活,也不会为了得罪他们的人直面盛怒之下的刘彻。
他们厌恶,瞧不起与他们相似的同类,可是面对仁善坦率勇敢的人,却也生不起坏心思,因为这样的人,不会想着坑害他们的。
霍彦在众臣的目光下猛地赚了一大波好感值,然后轻轻地羞涩一笑,“下官一时想岔了,谢众位大人拦下下官。”
众臣更怜爱了。
[好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儿。]
[这小子绿茶喝多了……]
[茶里茶气的。]
[小茶味狐狸…]
[其实大家吃不下茶,只是因为小茶狐狸不冲着我们茶罢了。]
[哈哈哈,阿言哭得我都心动了,就是祺贵人的感觉。]
[美不胜收,[小茶狐狸哭哭图]]
……
公孙弘都不由得多瞧了他俩眼。
这样纯善的少年,上次果然是老汲黯吩咐的,果然越老越贼。
自己做的,自己不认,现在就躲在人孩子后面,拿这小孩当挡箭牌呢。
他的目光太过露骨,汲黯想忽略都难。
汲大人脾气不好是公认的事实,于是不服就干,汲黯与刘彻,张汤,公孙弘一言不合的吵架。
汲大人什么都好,不贪不渎,就是生错了时候,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若早生个二十年,跟着文帝从头混,也不至于天天舌战群儒了。可惜他生在景帝时,跟着刘彻混。
由于本朝政策大一统原因,刘彻倾心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征匈奴,更坐实好大喜功之言,重用酷吏张汤等人,张汤等人依仗刘彻,偶尔也为博得刘彻宠幸,过于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胜狱作为邀功的资本。
所以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言辞之犀利,语法之狠辣,霍彦有时候都怀疑除了他舅,整个天子近臣里没一个不恨他的。
就连刘彻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但偏生汲大人累世官宦,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就当了太子洗马,可见家族底蕴。但是也是这样的人,清正到家中简贫。大抵也因为如此,刘彻目前也挑不出汲黯的错处来,只能放任汲黯简单的人生,极致的嘴臭。
汲黯重百斤,骨占九十九。
霍彦听着汲黯一句一个刻薄寡恩,又偷瞄了一眼他姨父额上欢快跳动的青筋,偷偷勾唇笑了。
没办法,他真喜欢他姨父吃瘪。
刘彻被气到了,被骂成祸国之害的张汤挺直了脊背,二话不说就是反讽。
御史大夫公孙弘眼观鼻鼻观心,主打一个反套路,汲黯说他居三公要职,俸禄多却盖粗布被子是欺诈世人沽名钓誉,这位很坦荡的承认了,得了他姨父的青眼,很明显是个人物。
主父偃还在附和刘彻,这货是万人嫌,最近又有些收敛脾气,汲黯懒得喷他。
桑弘羊很明智的不吱声,反正他现在一个小侍中,汲黯没喷他。
有人常说妇人爱争吵,那他们都该来汉武帝时期听众臣辩论,可能方知这些大丈夫言之咄咄也是胜似万只鸭子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