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谈判桌上的沟通 唇枪舌剑胜过百万雄师(第4页)
生意往往是“谈”成的。谈判桌上的进退,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商业利润。商业谈判虽然与外交谈判、军事谈判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其语言交锋的过程,却又有着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在谈判的共性特点基础上,商业谈判战术反映在攻、守、遇、避四方面。
1.攻其要害
“攻”在商业谈判中,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否定对方的原则和条件;二是申述本方的原则和条件。在商业谈判中,任何一种原则和条件都和利润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在利润总额确定的情况下,一方的多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少,也就是说,在诸多情况下,谈判中的“攻”实际上就是如何设法把对方可能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转为己方所有,这在利润减少的一方来说,是不会轻而易举地主动同意的。
因此“攻”要有理,要有对方难以反驳的理由和入情入理的分析,才有可能使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条件,进而把自己所得的利润让出来一部分。
其次,发言要尽可能地语调柔和,它忌讳咄咄逼人的语势,居高临下的指责和反唇相讥的嘲讽会增强对方的抗争意识。因而,在语言风格上,要做到外松内紧、绵里藏针。
2.守住阵地
“守”在谈判中,就其功能而言,是“攻”的继续,它是在双方各自初露观点之后,己方继续否定对方的原则和条件,同时继续坚持己方的原则和条件的语言形式。
在谈判中要求“守得牢”,即在原则方面要固守而绝不轻易退让。在“攻、守”关系这一方面,谈判双方的发言颇有点军事上双方交战的味道。有时,为了在原则方面“守得牢”,双方往往在谈判之处亮出的是一个高出自己实际标准、以便在谈判中保持进退有余的“虚数”。
在谈判中,双方都往往力求使对方相信,自己亮出的“虚标准”就是自己一方所要坚持的“实标准”,并且在谈判中,双方往往都将“攻守争夺”的纠缠消耗在“虚标准”上,以保留自己一方充分的讨价还价的余地。然后,在谈判的关键时刻,亮出自己一方的底线,以“我方已作出了最大牺牲,这里绝不可能再有让步”的态度,保住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3.“退”可获得“攻”的实现
“退”在谈判中,是一种高超的手法。用一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退”就是在“讨价还价”中所表现出来的“让步”。
从其功能性而言,它可以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看到己方的利益原则定得过高,确实超过了对方的承受能力,如果不做一些让步,就可能使谈判夭折,因此为了总体利益不受损失,在局部利益方面做一些退让;二是双方的利益争夺犹如“下围棋”一般,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形势,自己一方经过分析,发现全面地坚持原订的利益原则已不可能,于是在某些方面作一些退让,以保住其他方面,或是主要方面的利益不受损失,甚至进而达到在另一些方面的利益可望增加的好效果。
在商业谈判中,尽管“退”在诸多场合下是一种很有必要的防卫手段,甚至有时只有“退”,才可望获得“攻”的实现。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谈判高手对于“退”总是很慎重的,总是力求“退得缓”。并且,在很多场合下,所采取的也是一种“步步为营”的方式,而不是一步遇到底,一下子就亮出最后的底牌。
4.避实就虚
在谈判中,“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当对方对己方的既定原则和条件进行反驳,而己方不愿意与其展开正面论争,或是对方对谈判结果觉得不满意,又生反悔之心,而己方不愿再作修改时,“避”的技巧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某种意义上说,“避”是“守”的一种变形,两者功能相同而表现形式各有特点。“守”的功能表现为正面交锋,以下面陈述理由的形式,反击对方的“攻势”,并坚持本方的观点;“避”则一般不与对方作上述正面交锋,而是以多种与谈判内容并无直接联系的方法,封锁对方进攻的道路,进而实现“回避”的目的。
回避技巧可以分为暂时回避和正式回避。
(1)暂时回避:多用于对对方的条件能否接受,本方需要进行思考和计算才能拍板之际,这时暂时回避可为你赢得一定的时间。比如抬腕看一下手表,告诉对方说:“很抱歉,我和一个朋友约好了这个时间通个电话,请稍等。”或是说:“对不起,我要去方便一下。”于是,你起身外出,佯装打电话或上厕所就给你赢得了考虑的时间,考虑完后再回到谈判桌边,谈判又可继续下去了。再比如,还可以以外行的身份请教对方:“我搞这项业务的时间并不长,也没什么经验,您能不能再帮我仔细分析一下,如果按您的条件修改,您能告诉我双方将会有哪些影响呢?”对方作分析计算之时,实际上你一直在另作打算,等他分析计算完毕,这个修改条款能否接受,如果不宜接受又如何反驳的意见已在心中形成,谈判又可继续开始了。
(2)正式回避:正式回避是正面声明自己对于变更己方的谈判原则和条件没有权利。比如有时可以这样说:“很抱歉,我在被指定为谈判代表时,就已被告知,我只能按既定原则和条款参加谈判,如果你们坚持要作修改,那就只有中止谈判,以便我回去向领导请示汇报,或是重新授予我权力,或是更换谈判代表。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合同的签订就要延期,这对双方的条款就都有影响了。另外,据我个人感觉,你们提出的条款确实能给你们增利,但什么时候实施,能否实施都成了未知数,这个利润能不能到手,到手时能不能补得上这个延期的损失,恐怕也得计算一下吧。”
从本质上说,无论是暂时回避还是正式回避,都只是运用于谈判过程之中的手段。谈判的最终目的却不在于回避而在于进攻。
8.讲谋略但不欺诈,谈判时要坦诚
不管怎样谈判,前提是要以诚相待。谈判这一过程绝不是欺骗对方的过程,而是充分展现自我诚信和智慧的过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说过:“在外行人眼里,外交家都是狡诈的。而明智的外交家相当清楚,绝不能愚弄对方。从长远的观点看,可靠和公平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其实做生意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单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诚实对于生意人来说是绝对重要。如果你的谈判对手从心底里不信任你,那么你不会从他那里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相反,当对方认为你可信时,不仅在谈判桌上,甚至在一些私下的时间里,他也会告诉你一些无从得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往往是重要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并不是因为你用阴谋诡计控制了对方,而是因为你受到了信赖。只有当对方觉得你的人品正直,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时,你就要尽力维护这一形象,这至少对你与对方下次谈判有用处。要知道,在谈判过程中经过接触和了解,相互尊敬和体谅,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从而使每次谈判变得顺利而有效。在每次生意中,你要把对手看成是解决问题的伙伴,想方设法用坦诚的态度和诚恳的语言感化对方,把对手拉向共同解决问题的轨道。
其实,在谈判中表现坦诚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在谈判的时候真诚地微笑,同时说些类似“我很高兴与您合作”之类的话,并附之以一些身体语言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身体前倾,它表示兴趣和专注;利用每一次机会点头,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倾听;使用开放的手势,可以表示你对对方的看法持接纳态度。
以诚为本,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丰厚的利润和宝贵的信誉。精明的商人认为谈判成交的不单是价钱,它还包括了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用。那么,如何才能在对手心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呢?
首先,要缩小你与对手的距离。其次,要用坦诚争取对方的好感。坦诚不仅有益身心,而且对谈判者也有好处。坦诚的人无遮挡地吐露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动机和假设。虽然这个策略风险很高,但是收获也可能很大。坦诚是争取对方同情心的好方法。一般的人对心胸坦**的人,都会有好感从而产生怜悯之情;相反的,如果你凡事隐瞒、躲躲闪闪,就会给人带去恶劣的印象,别人也就不会做任何的让步。最后,就是要与对手建立信任关系。
9.如何结束谈判
当你觉得谈判形势有益于自己时,便可以摆出各种理由来说服对方,以尽快结束谈判。
谈判进入尾声,彼此意见接近,谈判双方都会萌生出成交的愿望。在这一阶段,谈判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三个,即力求尽快地达成协议,力保己方已取得的谈判成果不致丧失以及争取获得最后的利益。
当然,结束谈判也是需要技巧,讲究策略的。以下就是在结束谈判时需要注意的两方面问题。
1.谈判临近成交的言行表征
历经反复的磋商后,在谈判成果与自己预测的目标已相当接近的情况下,谈判双方都会程度不同地流露出希望结束谈判的信号——这种信号的显现,只要用心观察,就不难从谈判者的体态语言中找寻出蛛丝马迹。
谈判者难以掩饰住他内心世界的起伏,源自于谈判是一个包含着情感因素的过程,尤其是需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时,谈判者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谈判者越是感觉到要做的事情很重要,他内心的情感因素就越容易被唤起,其心理反应当然也就越强烈。当谈判临近尾声,谈判者内心里已拿定主意要接受对方提出的交易条件的时候,在他们身上通常会出现下列表征。
②就你的建议或提供的条件本身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些是在谈判开始时就提出过的问题。
③出现明显的润湿嘴唇的动作。有的人会下意识地用喝茶来掩饰。
④对方说话越来越小心谨慎,出现了寻求保证的话题。
⑤再次审阅有关资料,提出许多与成交有关的假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