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取悦性沟通 嘴巴甜点儿事好办(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适度的赞美,人人都爱听

人们喜欢被赞美,但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信马由缰、天花乱坠的赞美,很可能让人觉得你是在讽刺他。

赞美不适度,沟通就很难有成果。因此,赞美别人不仅要有诚意,更要讲究分寸和方法。

1.审时度势,因人制宜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更能收到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从前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以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官员,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等。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2.情真意切,有理有据

虽然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比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至极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3.合乎时宜,适可而止

赞美的效果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要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4.“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我们目睹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是如何创造出一个美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是如何使一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天天向上,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是如何把他的机构管理成和谐向上的集体时,我们或许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际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

5.多用表扬,刺激鼓励

对有成就、突出贡献的下属,应当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表扬,这是许多领导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方式虽然简单,但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上司在特定场合对他的表扬,便是对他热情的关注、慷慨的赞许和由衷的承认。这种关注、赞许和承认必然会使他产生感激不尽的心理效应,乃至视你为知己,更加报效于你。同时,这种表扬能够激发其他下属的上进之心,从而努力进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3.用赞美挠其“痒”,让对方舒服

为了让对方坦然说出心里话,就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为自豪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扬,从而让对方获得舒心感受。

在沟通前,应先弄清对方引以为自豪的事或物,并从此方面入手进行称赞的效果要比直接称赞的效果好得多。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为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骨瘦如柴”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不要直接赞美其人,避免以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为赞美对象,比如赞美对方“你真是个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也容易让对方产生“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

如果赞美对方过去的成就或行为,情况就不同了。赞美这种既成的事实与交情的深浅无关,对方也比较容易接受。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称赞对方,而是称赞与对方有关的事情,这种间接赞美在初次见面时比较有效。如果对方是女性,那么她的服装和装饰品则是最佳的间接对象。

张明与不少朋友的家人都相处得很好,其中与一家夫人更可称得上是密友。当然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会使人产生误会。本来张明只认识她的丈夫,那么张明怎么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起因是在与她初次见面的那次宴会上,张明随便说出的一句话。

当时,张明被介绍给这位朋友的夫人,由于当时没有适当的话题,就顺口说了一句“你佩戴的这个坠子很少见,非常特别”,企图以此掩饰当时的尴尬。张明说这句话完全是无意的。因为他根本不懂女人的装饰品。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坠子果然很特别,只有在巴黎圣母院才买得到,这是她的心爱之物。随便说出的这句话,使夫人联想起有关坠子的种种往事,从此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另外,也可以赞美别人专长以外的东西,比如业余爱好或特殊之处等。聪明的人善于实施“迂回赞术”,围绕对方关注的但又不是专长的方面进行赞美。大家都知道空姐们既漂亮又热情周到,所以听到乘客对自己容貌和服务方面的赞美太多了,可以说耳朵也起了“茧子”。一位黑人在下飞机时,很激动地对一位空姐赞美道:“我在国外坐了这么多次飞机,第一次遇到对我们黑人这么友好的空中小姐。”这位黑人男士没有称赞这位空姐漂亮,也没有赞其服务水平有多高,而换了个角度称赞她们没有民族歧视的品格,可谓别出心裁。

在进行取悦性沟通的时候,也应避开那些陈旧的赞美之词,而应大大赞美他较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并且,还要学会在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赞赏,等于在赞词中增加了新的内容,从而会使对方感到无比满足。

4.背后的赞美更“动听”

多在背后去赞美一个人,是改善你与那人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

要赞美一个人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当面说人家的好话,对方可能会以为我们是在奉承他、讨好他。当我们的好话是在背后说时,人家会认为我们是出于真诚的,是真心说他的好话,人家才会领情,并感激我们。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别人说好话,效果明显要好得多。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后来,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其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可能就会认为宝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人往往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里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赞美时,绝不会感到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赞美的奥妙和魅力是无穷的,然而,最有效的赞美还是在背后赞美他人。

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设想一下,若有人告诉你,某人在背后说了许多关于自己的好话,你能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是在你的面前说给你听的,或许适得其反,让你感到那是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很虚假,并且还有可能疑心对方是否出于真心。

但赞美的话要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会截然不同。此时,当事者必定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没有半点虚假,从而真诚接受,而且还对你感激不尽。

假如我们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上司的好话,我们的同事们会说我们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我们不真诚。与其如此,倒不如在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而我们说的这些好话,终有一天会传到上司耳朵里的。

有一位员工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梁经理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梁经理的耳朵里,梁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员工的形象,也在梁经理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那位员工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真是难得。”

在背后赞扬别人,能极大地表现说话者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夸赞上司,说他办事公平,对你的帮助很大,还从来不抢功,那么往后他再想“抢功”时,便可能会手下留情。

总之,在人背后进行赞美的方法不仅能使对方愉悦,并且还会让别人认为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从而对你的信赖就会与日俱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