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随军出征二十岁跟对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行人星夜兼程,赶到庆州时,当地的守军根本没有心理准备,被蓝军杀得乱七八糟,北元平章果来在乱军中被打死,他的儿子不兰奚和其他数千人,都成了蓝玉的俘虏。

占领庆州之后,三月初,冯胜才率大军出松亭关,驻兵大宁。他不急于进攻,而是继续派出探马侦察敌情。六月庚午,冯胜在大宁留下五万兵马,其他十五万人全部整装出发,直奔金山。

在冯胜大军进发的时候,朱元璋派出的特使乃刺吾已经率先到达了松花河,并前去拜访了纳哈出。纳哈出见到老部下大吃一惊,乃刺吾于是就呈上朱元璋的亲笔信,讲述了大明王朝对蒙古的宽大政策,大意是只要他投降,一切官职待遇照旧,甚至比以前还要好。纳哈出肯定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被朱元璋俘虏的往事,觉得这辈子怎么斗也斗不过朱重八了,北元也无法给自己支援,干脆投降吧。

但是,投降过程中出了点乱子。

纳哈出到明营来投降,蓝玉热情地迎接(史书上如此记载,感觉应该是主将冯胜亲自出来招呼才对),并置办了丰盛的酒席招待。席间,蓝玉看到纳哈出这哥们的衣服相当破旧,胜利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想亲手为纳哈出披在身上。

不知道是蓝玉的动作实在太暧昧太销魂,还是纳哈出的自尊心实在太强,这个蒙古男人执意不从。蓝玉那是相当尴尬,手下的常茂(常遇春之子,蓝玉之婿)更是看不过眼,居然拔出腰刀,砍伤了纳哈出的左臂。都督耿忠看到变故,忙保护着纳哈出去见冯胜。纳哈出手下及其亲属十余万人听说主将被砍了,就不想投降了。多亏冯胜派出观童过去现身说法,好不容易才把这些人说服,一共收编了二十余万人。

收降纳哈出后,冯胜胜利班师。美中不足的是,都督濮英率领三千兵马殿后,与蒙古人撞上了,被敌军几乎全部杀害。

大军回到南京,冯胜讲述了自己打胜仗的经过,并且汇报了常茂的恶行,朱元璋非常高兴,派特使劳军,并拘押常茂。但这时,朱元璋却收到了一封极为重要的举报信,这封信改变了冯胜一生的命运。

因为朱元璋看了信之后,不久就撤了冯胜的职务,收了大将军印,从此,这个名将的政治生涯算是结束了。

原来在这封信中,作者举报冯胜私藏良马,威逼纳哈出之妻交出珍珠异宝,并且在蒙古王子刚死两日之后,就强娶蒙古公主,让当地人民很有意见,不处理不足以平民愤。

朱元璋对冯胜破坏民族团结非常生气,又因为损失了濮英及三千兵马,同时被抓的常茂也在说冯胜的坏话,朱元璋大怒,于是就有了上述决定。

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不战而降,辽东从此并入了大明版图。对于这样的战果,朱棣相当吃惊。

他明白了,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明的征服,不是用武器在战场上的征服,而是用气势在战场下征服,不是让敌人放下武器,而是让敌人交出心。

他明白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武功并不是最强的,策略也不是最高明的,却能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他明白了,为什么冯胜和蓝玉这样的人,只能带兵打仗,无法驾驭群臣。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父皇,我感激你!

冯胜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到底是谁向朱元璋揭发的,还是老朱早有动冯胜的想法?朱棣会不会是幕后黑手呢?相关的史料已经被销毁干净,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朱棣一直在冯胜军中,他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而且,他作为皇子,在军中监视大将,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朱元璋一直所期望的。

朱棣很清楚父皇的心思,他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条件,向朱元璋告密。

九月丁未,朱元璋提拔蓝玉为大将军,延平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交给蓝玉十五万兵马,要求他率领部队肃清沙漠,把残元的势力彻底消灭。

这一次的行动,朱棣没有参加,但他对于蓝玉的行动,也保持了密切的关注。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蓝玉率军从大宁进至庆州,听说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躲在捕鱼儿海(贝加尔湖),立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直奔目标。

乙卯时,部队行至百眼井,离捕鱼儿海只有四十余里了,但侦察不到敌人。由于粮草接济困难,蓝玉想撤军,部将王弼说:“我们十几万人兴师动众,深入沙漠,没有遇到敌人就班师,没法向皇上交待啊!”

蓝玉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他们隐藏行军,夜行晓宿,在地下挖坑做饭,防止敌人看到烟火。到了捕鱼儿海南面时,探马打听到了好消息——北元的大营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王弼接任先锋,带领精锐骑兵秘密行动。脱古思帖木儿因为错误的情报,还以为蓝玉他们缺乏粮草,已经准备收队了呢,备战工作都放松了。

天公也不作美,虽然在大漠,沙尘暴是家常便饭,可是在面临十几万凶狠的南方人进攻时,这样的天气最好还是不要有——对逃跑不利啊。跟着沙尘暴的后脚跟,王弼带领的骑兵杀了过来。前者只是让他们吃了一嘴的沙子,后者则让他们饱尝了锋利的马刀砍在头上的滋味。

元军统领太尉蛮子还试图抵抗,他带领亲兵冲了出来,但没想到,汉人的骑兵比蒙古的更加凶猛。一个小兵飞马赶来,人到刀到,他一头就从马上栽了下去,永远没有再爬起来。剩下的人一见主帅被杀,立即纷纷投降。

为了不做俘虏,脱古思帖木儿连自己的大营都不要了,带着太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门,在随身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命,大小老婆都顾不上了。

蓝玉率领的主力部队到了,对敢于抵抗的蒙古人进行了外科手术般的屠杀,那些意志薄弱一些的,纷纷主动缴械投降。虽然没抓住脱古思帖木儿,但还是俘虏了皇次子地保奴、故太子必里秃妃、詹事院同知脱因帖木儿、吴王朶儿只、代王达里麻和平章八兰等高级贵族近三千人,军士男女七万余口,还有忽必烈用的传国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等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几乎将整个北元势力打扫了个干净。

蓝玉也因此立下了不世之功,奠定了自己在徐达之后大明第一武将的地位。朱元璋传令嘉奖,封为凉国公,将他比做自己的卫青、李靖(其实是韩信)。韩信曾经当着刘邦的面,点破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潜规则,而蓝玉又没有这么理性的思维,也没有这样的文采,连一半句豪言壮语都没留下。

蓝玉登上顶峰之时,也是走背运的开始。功高震主,脑子又不够灵光的人,下场基本上总是相似的。

而我们的男一号朱棣,用他那超出常人的冷静与理智,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属于自己的舞台早晚有一天要搭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早晚有一天要扛起,属于自己的风险早晚有一天要担起。自己现在要做的,不是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扎实地做好准备。不是以皇子的身份,挑战主将的权威,而是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

挑大梁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