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心理与成长(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前面我们谈到了自己的过去并畅想了自己的未来,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在,看看现在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我们都处于青年期,也就是成年初期(17、18~35岁),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通过各种社会交往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这时我们可能开始坠入爱河,逐步形成对恋人的强烈依恋。人们常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因为这时我们的认知和社会心理正稳步提高,不断靠近人生的顶峰,你认同吗?

(一)认知发展

早在青年初期,我们的注意、感知觉、记忆和智力等认知能力都已基本稳定,但那时我们的思维还不成熟,有一定的矛盾性和自我中心。现在我们的思维才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可以不依赖具体的经验,只凭理论概念就进行抽象逻辑推理;我们思维的实用性不断增加,可以较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我们也不再片面主观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研究者帕瑞(Perry)对这个时期的思维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我们思维不断成熟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一是二元论阶段,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非此即彼。二是相对性阶段,不再把知识视为不变,寻找有效的理论。三是约定性阶段,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

(二)社会发展

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斯普兰格(E。Spranger)认为我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有3个特点:一是自我的发现,自我发现使我们产生追求独立的欲望,我们渴求自我解放,具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厌烦他人的干涉;二是产生对生活的设想,我们意识到自己生活的连续性,明白了未来对自我的意义;三是扩大现实生活的领域,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进行社交,并开始建立自己的经济计划,从各方面实现着自我的价值。总之,这一时期我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在于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的“本来”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和关心自我的存在上。

2。社会关系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依恋自己的母亲,但现在我们的依恋对象变成人生伴侣,没有这种依恋就会孤独。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sson)的说法,这一时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建立亲密感,核心是恋爱和婚姻,完成从亲子依恋到成人依恋的转变。尽管恋爱是我们这一时期的重要需求,但父母仍然占据了我们心中的重要部分,朋友也还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亲密战友。

3。职业

青年期我们开始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向往一定的社会地位。我们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社会需求以及家庭教育等都是影响我们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们参加工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试验阶段,我们在个人兴趣、性格和职业中寻找切合点,因此18~25岁是我们职业变动性最高的时期;而25岁以后我们的职业选择趋于稳定,即所谓的稳定阶段。

青年期是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时期,也是真正迈入人生道路、最富变化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要经历学业、事业、恋爱、婚姻、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重大人生事件的考验,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青年期就是一个黄金时期。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

大学生活是青年期的重要阶段,我们在愈发成熟稳重的同时,也会经历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我们的心理世界从青春初期的“疾风骤雨”慢慢转变为相对平稳的状态;我们的人格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再塑造时期;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且稳定。所以说我们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阶段,但发展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水平。

我们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用微博、QQ等电子通信工具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生活、思想、喜恶,为什么我们热衷于展示自我,希望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呢?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身体成熟,这必然导致对自己身体的注意、关心,这属于一种内部欲求;二是人际关系的扩大,这会使得个体将自己的内外在特质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引起个体对自身的素质、天赋等问题的关心;三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使个体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虽然我们拥有最值得骄傲的青春,但我们也面临诸多抉择和难题。繁重的学业及考试负担,择业和自我实现的迷茫,以及青春期躁动带来的情绪情感波动,使得我们活泼靓丽的外表下常常隐藏着一颗矛盾、抑郁的心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很多同学把“郁闷”这个词挂在嘴边,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何防止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形成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自己的人格,与同学们一起快乐、幸福地度过大学这个人生的黄金时期?从第二章开始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我懂得了

1。心理学起源于生活,作为哲学的附属品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以独立学科的名义正式诞生。对心理的解释形成了众多学派,主要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取向。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不仅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还研究群体心理。心理学对人的个体心理研究包括对认知、情绪、动机和人格的研究。群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的研究,研究的主题涉及态度、行为、从众、服从、友谊及利他等社会心理现象。

3。虽然每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千差万别,但我们的心理成长轨迹遵循着普通的模式:婴儿时期用自己的感知觉和动作探索世界;幼儿期喜欢与同伴玩游戏,开始与大人喊话;童年期主要以学习为主;青春期是一个躁动的时期,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与他们的生理、认知的快速发展分不开;青年期开始承担起自己的任务,事业、工作、恋爱、结婚;中年期是人生的“第二次青春期”,这个时期事业家庭趋于稳定发展;到了迟暮之年,虽然某些心理机能开始衰退,但衰老是人生的轨迹之一,与其担心记忆变差等,不如好好地使用大脑。

拓展阅读

优秀书目

1。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卡萝尔·韦德,卡蔓尔·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白学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罗杰·霍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白学军,译。杨治良,郭秀艳,审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叶浩生。心理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连榕。认知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经典电影

1。生活多美好,1946年,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2。返老还童,2008年,导演:大卫·芬奇。

网络课堂

耶鲁大学精品课程:心理学导论

http:v。163。spetrodutopsyl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