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第2页)
二、巴贝夫对新的剥削制度的批判
巴贝夫的乌托邦共产主义思想是在大革命胜利之后成熟起来的。在观察和思考资产阶级革命后新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基础上,巴贝夫对新的剥削制度和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一)在经济上,新建立的共和国并没有改变广大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奴役的境况,它实质上不过是一种新的“奴隶制度”“饥饿制度”
巴贝夫指出,新制度建立之后,仍然是把“追求少数人的幸福和利益”放在首位,广大劳动者则遭受着工厂主和大商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掠夺。交上好运找到工作的人,在冷酷无情的资本家的鞭子下当囚徒,靠做苦工苟延残喘;比他们更不幸的人只能拄着拐杖沿街乞讨。工厂的工人创造了所有的必需品,但自己却无缘享受,劳动成果从一开始就大量集中在罪恶的投机商手中。这些大商人就所有商品的出售价格达成协议,用欺骗手段把资本集中起来,把所有东西都抢在手里,而留给劳动者的无非是毫无价值的残羹剩饭。劳动的人一无所获,两手空空,不劳动的人却坐享其成,应有尽有,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畸形状态。在这里,巴贝夫似已认识到,剥削无产者的,不仅有工业资本家,也有商业资本家,是整个资产阶级。
巴贝夫揭露了新的剥削制度用饥饿纪律迫使工人出卖劳动,忍受剥削。他指出,资本家这帮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物,只是极可怜的少数,却自以为自己就是一切。他们自己不劳动,只靠大多数别人的血汗和劳动来生活,他们蔑视和奴役唯一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民群众,他们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好好工作,少吃东西,要不然你就再也得不到工作,那时你就根本没有东西可吃。这就是野蛮的资本强加在到我们身上的法则。”[113]
巴贝夫还深刻地揭露了资本竞争的恶果。第一,竞争远不能使生产完善,反而会使精工制作的手工业品受到大量劣质品的排挤。第二,竞争还迫使大量手工业者为生存而投机取巧,加上唯利是图的劣根性,不可避免地会败坏手工业者的道德。第三,竞争导致不择手段地、无目的无计划地制造商品,还要冒找不到顾客的危险。第四,竞争会糟蹋大量原料,而这些原料本来是可以更合理地加以利用的。第五,资本的竞争让占有大量资本的人越来越富,其结果是灾难性的,一方面资本越来越操纵在财力雄厚者手中,形成垄断,另一方面却是廉价商品的消失。
(二)在政治上,新建立的共和国并没有改变广大劳动群众受压迫的境况,他们为自由和幸福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斗争,结果却不过是充当了别人的垫脚石
巴贝夫曾对1789年的大革命寄予莫大期望,但革命之后特别是热月政变之后建立的新政权却让他大失所望,转而对其采取尖锐的批判立场。他指出,政治上的不平等,集中体现在广大劳动群众被剥夺民主权利,依然处于社会最底层,地位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善。他们在帮助推翻一个暴君的统治之后,却又不得不接受一群新的暴君的统治,而且这批人甚至比封建专制时代的官吏更不人道、更凶残。
1791年宪法虽然取消了旧的等级制度,但同时又规定,至少交纳十生丁税款的公民才有选举资格,至少交纳一法郎税款的公民才有被选举资格。巴贝夫指出,革命前,法国有三个公认的等级,即贵族、僧侣和第三等级。而革命后的法国,并不是仅仅只有一个等级,而是在三个旧等级的残余上出现了四个等级:一生丁占有者等级、十生丁占有者等级、五十生丁占有者等级、一法郎占有者等级”。这里的“一生丁占有者等级”和“一法郎占有者等级”实际上就是无产者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二者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对立的等级,前者事实上完全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至于介于他们之间的“十生丁占有者等级”和“五十生丁占有者等级”是中产阶级,他们往往是“一法郎占有者等级”的支持者。巴贝夫从财产占有程度分析社会各阶级政治权利的享有程度,显然比单纯从政治地位看待阶级关系要深刻。
到热月党人统治时期,巴贝夫进而指出了利益完全对立的“两个集团的分野”:一个集团想使这个共和国是资产阶级的和贵族的,另一个集团则相信它所建立的是人民的共和国;一个集团想让这个共和国由一百万人对其余的二千四百万人进行统治、横征暴敛和欺诈压迫,另一个集团却要使这个共和国成为二千四百万人的共和国;一个集团想使共和国里既有贵族又有平民,想让少数特权者和贵族老爷坐享锦衣玉食,让大多数人永远是奴隶,另一个集团却愿意让所有的人不但形式上享有同等权利,不但有纸面上的平等,而且愿意他们都有适当的高收入,愿意法律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都能享受一切社会权利。不难看出,在资产阶级制度刚刚建立之际,巴贝夫就已敏锐地看到这一制度下存在着两大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这两大阶级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
巴贝夫指出,革命后建立的历届政府都同高利贷者携手合作,以毁灭性的方式来讨好、支持这一阶级,让它可以吸尽榨干各生产者阶级的血汗。他们不仅通过修宪剥夺广大劳动者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还通过新的立法授权一小撮剥削者明火执仗地掠夺民脂民膏。倘若法律手段不足以维持其统治,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暴力。
即使是高调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原则的《人权宣言》,巴贝夫也持冷静的批判立场。他指出,《宣言》“承认自由和平等的一些大原则,那固然是不错的,但却附有各色各样的保留,使得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曲解这些概念,或者把这些概念弄得如此温和,或者把锋芒磨灭,使之不能发生任何实际效果”[114]。它的内容极不完备,太不具体,而且不明确的词句太多,必须进行修改。否则,这个《宣言》就“是危险的、只有那些想哄人民睡觉的人才会制造出来的幻影”,“除了作为儿童玩具以外,没有别的价值”。[115]
(三)私有制是“万恶的制度的根”,“使少数人享乐和饱食、而让多数人呻吟和饿死的社会制度必须摧毁”
巴贝夫认为,社会经济和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存在,私有制乃是“万恶的制度的根”。高利贷者和掠夺者匪帮正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对其同胞的大多数进行掠夺的。这样的事情只是由于国家所规定的罪恶制度才得以发生。正是私有制这个万恶的制度,造成一小撮掠夺者恶棍吞噬一切的贪欲,又造成千百万失业者,使他们备受压迫。
巴贝夫指出,私有制长期存在所产生的无穷祸患,必然促使人民群众日益觉醒,进而使人民最强有力地消灭它。他说,所有财富都由少数人霸占着,紧紧地攥在手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艰难。当他们不能再继续生活下去的时候,当他们看到自己和另一些人处于对立地位的时候,穷人奋起反对富人的革命时机就到来了。所以,法国革命必须继续下去,直到它成为人民的革命为止。
三、“平等共和国”理想方案
巴贝夫及其战友们从启蒙思想家那里接过“平等”的口号,赋予了它崭新的革命内涵,使之变成了批判新兴资产阶级制度的武器以及自己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对此,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由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伴随着。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起初采取宗教的形式,借助于原始基督教,以后就以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本身为依据了。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所说的话,指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尤其是从法国资产阶级自大革命开始把公民的平等提到重要地位以来,法国无产阶级就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要求,这种平等成了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斗口号。[116]
巴贝夫和他的战友们所心仪的“平等共和国”,就是建立在“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这种平等基础上的。
(一)平等共和国的经济制度
平等共和国将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都是公有财产,属于人民所有,由人民支配。公有制将通过立法,通过建立国民公社的形式来实现。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公社是共和国的基层单位,是生产和消费的联合组织。任何一亩土地的收益,每一个工场的产品,都将汇流到公社的各大仓库,成为社会的公共财富。
平等共和国没有大城市,全体居民都住在农村公社。国民公社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业。所有的劳动者按工种分成小组,从事农业或农村工场手工业生产。因此,巴贝夫及其战友们有时把他们的平等共和国称为“农业国”,把共和国的居民称为“农业人民”。
平等共和国实行普遍劳动制度。在平等共和国,人人必须无条件地参加工作,这是社会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只有劳动才能享有各种权利,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劳动技能。劳动是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标准,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参加劳动。对那些繁重和艰苦的劳动,采取义务劳动的方式由全体社员轮流负责完成,其余一切劳动则由各劳动部门的专业劳动者负担。
平等共和国也发明和采用新机器和新的操作方法。巴贝夫认为,在私有制下,机器的使用会给工人带来灾难性的失业,会让许多人成为多余的人。但在公有制下,人类社会由于采用新机器,自然会节约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劳苦会减少些。机器代替他们工作的那些人,将会调到别的部门工作,没有人会因此挨饿。显然,巴贝夫在这里已经认识到机器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也初步意识到了机器本身与使用机器的社会制度是两回事,意识到机器的使用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后果。
平等共和国实行绝对平均的分配制度。巴贝夫既反对按劳分配,也反对按需要分配,而是主张“均等分配”,保证各个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的绝对平等。社会将公正地对待一切人,并负责对儿童、病人和老弱给予同等的关怀。在巴贝夫看来,除了满足个人的同等生活必需品外,要求获得任何更多的报酬都是不合理的。如果一些人过多地满足个人的需要,那就是掠夺另一些人的结果。而在平等共和国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是不允许再有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
平等共和国实行计划经济。巴贝夫指出,在平等共和国里,一切都将按计划进行。在宏观方面,共和国设中央行政管理局,总管全社会的劳动力和需要量,调节各地区、各公社之间的产品,安排各公社的生产和劳动力分配,掌管对外贸易等。每个公社的公务人员,按照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和总管理局的指示进行工作,并定期向总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在微观方面,社会将会经常知道每一个人在做的是什么事,以免同类物品生产得太多或太少。社会将规定,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由多少公民来工作,多少青年应专门致力于某项生产事业,按照现在的需要并根据可能的人口增长,将来的需要是很容易预先算出来的,一切都会安排和分配得妥妥帖帖。所有一切真正的需要,都将经过严密的审查,并通过迅速的供应,使极小的和极偏远的地方也能完全得到满足。整个社会不再有盲目经营的危险,不再有任意生产或生产过剩的危险。
(二)平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巴贝夫认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自由、平等的共和国。他指出,共和国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或毫无意义的词组,自由和平等虽然被资产阶级弄得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这两个词是有极大价值的。平等共和国就是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把自由和平等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