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詩卷第十四(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序》:「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詩也。」孔氏曰:「骨肉,謂族親也。以其父祖上世同稟血氣而生,如骨内之相附。」

有菀音鬰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戰國策》作「上天甚神」,無自暱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

比也。柳,茂木也。尚,庶幾也。上帝,指王也。蹈,當作神,言威靈可畏也。暱,近。靖,安。極,求之盡也。○王者暴虐,諸侯不朝,而作此詩。言彼有菀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豈不庶幾欲就止息乎?以比人誰不欲朝事王者,而王甚威神,使人畏之而不敢近耳。使我朝而事之以靖王室,後必將極其所欲以求於我。蓋諸侯皆不朝而己獨至,則王必責之無已,如齊威王朝周而後反為所辱也。《史記》:魯仲連曰:「齊威王朝周。居歲餘,周烈王崩,齊後往,周怒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因齊後至,則斮。』威王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之,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或曰興也。下章放此。輔氏曰:「前章只是比體,以人願息於柳陰,以比人願庇於王者耳。若以為興,則『不尚息焉』、『無自暱焉』兩句意思各别。」

有菀者柳,不尚愒欺例反焉?上帝甚蹈見上,無自瘵例界反,叶子列反焉《戰國策》作「也」。俾予靖之,後予邁叶力制反焉。愚按:《戰國策》荀卿謝楚王書曰云云:「《詩》曰:『上天甚神,無自瘵也。』」

有鳥高飛,亦傅音附于天叶鐵因反。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興也。傅、臻,皆至也。彼人,斥王也。居,猶徒然也。凶矜,遭凶禍而可憐也。○鳥之高飛,極於天耳。彼王之心,於何所極乎?言其貪縱無極,求責無已,人不知其所至也。如此,則豈予能靖之乎?乃徒然自取凶矜耳。

《菀柳》三章,章六句。

《序》:「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桑扈之什,四十三章,二百八十二句。

詩傳通釋第十四

[1]按,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六作「摧,采卧反,芻也」。「摧,莝也」見於《毛傳》而不見於《經典釋文》。

[2]「穀」下,四庫本有「飼」字。

[3]「極」原作「[imgalt=""sragesimage562-1。jpg"]」,據輔廣《詩童子問》卷十四改。

[4]按,「賦而比」,四部叢刊三編本朱熹《詩集傳》卷十四作「賦而興又比」,此蓋劉瑾當時所見《詩集傳》「諸本」中有作「賦而比」者也。

[5]「孔氏」原作「輔氏」,據《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改。

[6]「韋弁」至「從禽」,《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作「韋弁則服以即戎,冠弁則服以從禽」。

[7]「夫」原作「子」,據《爾雅注疏》卷四改。

[8]「盛」原作「成」,據《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改。

[9]「薄」原作「搏」,據《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改。

[10]「美」原作「好」,據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11]「得」原作「德」,據輔廣《詩童子問》卷五改。

[12]「獻禮既成」,《儀禮注疏》卷四十五作「士大夫三獻而禮成」。

[13]「明堂位」原作「玉藻」。按,「崇坫康圭」為《禮記·明堂位》文,據改。

[14]「斯」原作「始」,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二十三及下文「斯有備禮以成之」句改。

[15]「治」原作「始」。按,「治」與下文「亂」對言,應作「治」。

[16]「由」原作「從」,據經文改。

[17]「章」下原有「則」字,據輔廣《詩童子問》卷十四刪。

[18]「誥」原作「酷」,據《尚書》改。

[19]「在」原作「怪」,據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20]「福」原作「物」,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21]「速」原作「連」,據輔廣《詩童子問》卷五改。

[22]「於」,原無,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四補。

[23]「住」原作「往」,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24]此句,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二十三作「是謂大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