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与造风者0(第1页)
叶濯缨十七岁这年,中国的财富版图悄然改写。
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被同一个名字占据——赵文嘉。深度求索公司凭借其在AI图像处理、智能终端解决方案以及新兴布局的云计算服务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股价一路狂飙,市值突破万亿人民币大关。年仅三十岁的赵文嘉,凭借其持有的公司大量股份,身家水涨船高,正式登顶中国首富。
镁光灯聚焦在这位新晋首富身上。他出现在高端财经论坛,接受着顶尖媒体的专访,言谈间是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对技术未来的庞大构想。“深度求索”的名字,与“创新”、“颠覆”、“未来”紧密相连,成为这个时代科技浪潮中最耀眼的弄潮儿。
而在清华园,一间灯火常明的实验室内,这一切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
叶濯缨,十七岁的清华博士,刚刚结束了对霍奇猜想一个关键引理的推演。他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实验室的电脑屏幕上,还停留着复杂的流体力学方程界面。
手机屏幕亮起,是哥哥叶濯舟发来的消息,附带了一张财经新闻的截图——赵文嘉在发布会上的照片,标题是“新王加冕:深度求索赵文嘉成中国最年轻首富”。
叶濯缨扫了一眼,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看到的只是一条寻常的天气推送。
他指尖轻点,回复了三个字:
“知道了。”
没有祝贺,没有感慨,平静得如同湖面。
过了一会儿,赵文嘉的私人电话打了进来。即便是身为首富,他的声音在叶濯缨面前,依旧带着一丝难以抹去的、源自四年前那个午后的敬重,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小缨……呃,叶博士,”赵文嘉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背景还有些庆功宴的嘈杂余音,“看到新闻了吗?”
“嗯。”
“我……”赵文嘉似乎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发现任何语言在叶濯缨给予的一切面前都显得苍白,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深度求索,永远有你的15%。没有你,就没有这一切。”
“算法是你的能力兑现的必然。”叶濯缨的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喜怒,“首富是你应得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赵文嘉知道,叶濯缨不需要他的感激,也不需要财富的炫耀。他转换了话题,带着汇报工作的意味:
“叶博士,我们新成立的‘生命信息’实验室,关于蛋白质折叠的AI预测模型,遇到了一些瓶颈……”
“数据发我邮箱。”叶濯缨打断他,语气没有任何变化,“下周给你初步分析。”
“好!太好了!”赵文嘉的声音瞬间充满了振奋,仿佛这个允诺比首富的头衔更让他激动。
电话挂断。
叶濯缨将手机放到一旁,目光重新回到电脑屏幕上那些跳跃的符号和公式上。对他而言,赵文嘉成为首富,不过是多年前他播下的那颗种子,历经风雨,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是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是“灵犀”算法价值链条上水到渠成的一环。
他所关注的,从来不是财富的分配,而是技术边界的拓展,是下一个等待被破解的自然谜题。
窗外,是北京的万家灯火,其中必然有因深度求索而闪耀的光芒。而窗内,年轻的造风者已然转身,将首富的喧嚣置于身后,继续在无人知晓的深夜,为这个世界,酝酿下一阵足以改变格局的“好风”。
在与赵文嘉通电话后,叶濯缨的邮箱里,安静地躺着赵文嘉发来的、标注着“最高优先级”的数据包和问题描述。关于蛋白质折叠动态路径预测的AI模型,在涉及多结构域协同变构时,出现了难以解释的误差跃迁,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验观测严重偏离。深度求索的顶级AI团队已经攻关了两周,进展甚微。
叶濯缨花了二十分钟快速浏览了数据和模型架构。然后,他关闭了邮件界面,打开了空白的编程窗口和数学推导软件。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他实验室的灯未曾熄灭。
没有人知道那三天里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有偶尔从门缝中传出的、密集如雨点般的键盘敲击声,以及智能黑板上以惊人速度更迭的、越来越复杂的数学符号与流程图,暗示着一场发生在思维最前沿的激烈风暴。
第三天下午,四点三十分。
一封邮件准时抵达赵文嘉的私人邮箱。发件人:叶濯缨。标题:Re:蛋白质折叠路径预测偏差问题。附件:1。完整数学推导过程。pdf;2。核心算法模块代码。py;3。解决方案简述。txt。
赵文嘉几乎是颤抖着手点开了“解决方案简述”。仅仅三页文档,条分缕析,直指核心。叶濯缨不仅精准地定位了问题根源——原模型忽略了在特定能量态势垒下,量子隧穿效应对于大分子关键构象转变的非经典路径贡献,而且提出了一套将量子涨落与经典分子动力学进行有效耦合的全新混合框架,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