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富与造风者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不仅仅是“修复”了一个bug,这是重新绘制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技术路线图!

赵文嘉立刻下令,召集“生命信息”实验室所有核心成员,以及公司首席科学家,即刻到顶层会议室等候。他没有说明原因,但语气中的凝重与急切,让所有人意识到,有大事发生。

下午,五点十分。

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停在深度求索总部大楼下。车门打开,身着简单深色运动服、背着双肩包的叶濯缨走了下来。他抬头看了眼这栋如今象征着中国科技新高度的宏伟建筑,眼神平静无波,如同看向清华园的任意一栋教学楼。

赵文嘉亲自在一楼大厅等候,他没有带随从,如同迎接一位最重要的导师。看到叶濯缨,他快步上前,没有寒暄,只是郑重地点头:“叶博士,都在楼上等着了。”

顶层会议室,长桌两旁坐满了深度求索最顶尖的大脑。他们中有从硅谷重金聘请的AI专家,有国内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权威,此刻都带着几分好奇与疑虑。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让赵总如此兴师动众,甚至……请来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当叶濯缨跟在赵文嘉身后走进会议室时,空气中瞬间弥漫开一种微妙的讶异。太年轻了!尽管他们或多或少知道叶濯缨的年龄,但亲眼见到这个面容尚带青涩、气质却冷峻沉静的少年,视觉冲击力依然强烈。

叶濯缨没有在意那些目光。他径直走到空着的主位旁,却没有坐下,而是站在了智能屏幕前。赵文嘉亲自将他的电脑连接投影,然后默默退到一旁,如同一个认真的学生。

“开始。”叶濯缨开口,声音清冷,没有任何开场白,直接切入了主题。“你们模型的问题,在于维度。”

他操作电脑,调出第一张复杂的函数图像。“传统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基于其训练的AI模型,在处理超过一定尺度的蛋白质折叠时,默认将构象空间视为连续、经典的流形。但在这里,”他的激光笔指向一个能量曲线的陡峭谷底,“当系统面临足够高但宽度极窄的势垒时,量子效应不再可以忽略。蛋白质链段有机会通过量子隧穿,以一定概率‘穿越’势垒,而非完全依靠热涨落去‘攀爬’。”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叶濯缨平稳的语调在回荡。几位物理背景深厚的科学家眼神骤然一亮,仿佛被点醒了什么。

“你们误差跃迁的关键点,”叶濯缨调出深度求索团队困惑已久的数据异常图,他的激光笔精准地点在几个畸变的峰值上,“恰好对应了这几个理论上量子隧穿概率显著不为零的构象转换节点。你们的模型无法描述这种过程,因此给出了偏离实际的预测。”

一针见血,直捣黄龙。

接着,他切换到解决方案的推导过程。“需要引入一个基于路径积分的量子修正项,将其作为一个概率权重,耦合进你们现有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中。”屏幕上开始流淌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涉及泛函分析、随机过程和量子力学。

他的讲解速度极快,逻辑链条却异常清晰严密,仿佛在陈述一个早已被证明的定理。台下有人开始飞快地记录,有人眉头紧锁努力跟上思路,有人则面露震撼,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眼前打开。

“具体的算法实现,我采用了离散化的路径抽样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方式,以控制计算复杂度。”叶濯缨调出了代码核心模块,“关键在这里,这个近似算法保证了在有限计算资源下,对量子效应的捕捉达到所需精度。”

他不仅给出了理论,连工程实现的细节和优化方案都一并奉上。

整个阐述过程持续了四十五分钟,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当他放下激光笔,说出“这就是全部”时,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极致的寂静。

然后,是首席科学家第一个带头鼓掌。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爆发出来,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与折服。他们之前两周的迷茫和挣扎,在这个十七岁少年四十五分钟的讲解下,烟消云散。这不是解答,这是开悟。

赵文嘉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走上前,想说些感谢的话。

叶濯缨却已经合上了电脑,拔掉数据线,重新背起了双肩包。

“代码和推导过程都有注释,你们应该能看懂。”他看向赵文嘉,又扫了一眼在场的科学家们,语气依旧平淡,“后续的调试和集成,是你们的工作。”

说完,他微微颔首,便转身向会议室门口走去,如同完成了一次普通的课后答疑。

赵文嘉连忙跟上:“叶博士,我送你!”

“不用。”叶濯缨脚步未停,“我回实验室,还有一个边界条件需要处理。”

他独自一人穿过深度求索宽敞明亮的走廊,在员工们好奇、敬畏的目光中,平静地走进了电梯。

电梯门缓缓关上,将外界的一切隔绝。

对他来说,解决一个困扰顶级AI团队两周的难题,不过是三天顺手而为的工作。首富的江山、万亿的帝国、众人的惊叹,都只是背景噪音。

他的世界,始终只由那些尚未被征服的公式与猜想构成。为深度求索指明方向,不过是让那阵多年前由他亲手掀起的“好风”,能够吹拂得更久、更远一些。

而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更遥远的、属于霍奇猜想与NS方程的星辰大海。那里,才有他真正的王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