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哲学(第2页)
[6]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卷第12节。
[7]《剑桥古代史》,第3卷第3分册,160~162页。
[8]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21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8~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陈村富就王晓朝所著《希腊宗教概论》一书所写的序言,见该书第2页。
[11]康福德:《智慧的起源:希腊哲学思想的起源》,208页,1971年重印本。
[12]希罗多德:《历史》,第2卷第50节。
[13]详见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181~18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参看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45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6]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11页。
[17]拉法格:《思想起源论》,179~18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18]希罗多德:《历史》,第2卷第123节。
[19]荷马:《奥德修纪》,第11卷第483—486行。
[20]同上书,第11卷第488—491行。
[21]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81~82页,伦敦,1930。
[22]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9页,剑桥,1979年重印本。
[23]伯奈特:《希腊哲学:从泰勒斯到柏拉图》,41页,伦敦,1928。
[24]柏拉图:《法篇》,701C—D。
[25]荷马:《奥德修纪》,第22卷第491—494行。
[26]埃斯库罗斯:《奠酒人》,第400—404行。
[27]伯奈特:《希腊哲学:从泰勒斯到柏拉图》,40页。
[28]参见柏拉图:《国家篇》,514A—521B。
[2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42a7—10。
[30]荷马:《伊利亚特》,第1卷第1行。
[31]荷马:《奥德修纪》,第1卷第1—2行。
[32]赫西奥德:《工作与时日》,第1—3行。
[33]赫西奥德:《神谱》,第1—2行。
[34]荷马:《伊利亚特》,第2卷第484—492行。
[35]赫西奥德:《神谱》,第38—45行。
[36]品达罗斯:《奥林匹克颂》,第二首第94行。
[37]同上书,第九首第100—104行。
[38]品达罗斯:《尼美颂》。以上有关品达罗斯的引证全都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8~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9]鲍桑葵:《美学史》,22~23页。
[40]阿里斯托芬:《地母节妇女》,第156行。
[41]这里有关模仿和巫术有关的观点,主要根据卢卡契:《审美特性》,第1卷第5章,294~37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