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学习发展的行动支持策略(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班级心理环境建设是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有助于班级活动向民主化、平等化、和谐化方向发展,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反,紧张、压抑、悲观的班级心理环境则会限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阻碍班级活动的正常运转。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是学校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社会情绪管理能力训练的关键。

1。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建设

密切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密切联系教材与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神与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格;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反对使用伤害性语言或过度处罚行为。

2。学生人格情绪的心理环境建设

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的人格。

3。学生行动力的心理环境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并在实践与行动能力方面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文化氛围。

4。学生亲社会能力的心理环境建设

通过开家长会、开放日、社区活动、社会实践、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亲社会能力。

5。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的心理环境建设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增强师生的情感交融,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班级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实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与管理能力。

6。班级氛围与凝聚力的心理环境建设

利用各种班团队活动、教学活动、演讲活动、竞赛活动、班规班训制定活动等,拟定富有特色的班名、班风、学风,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7。班级成员社会责任能力培养的心理环境建设

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名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与奉献精神。

(五)班级制度环境建设

为了使班级组织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效,学校总会从管理的视角提出很多的规范要求师生遵守。在行文上,这些规范或是对仗工整的四字八字格言、箴言,或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然而常常是看起来好看,读起来上口,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在内容上,这些规范或是命令式的“不准”“不许”或者“不能”等强迫性要求,或是“冷冰冰”的话语。而且,这些规范常常被学校“装裱起来,挂在墙上”,鲜有人问津或遵照执行。

学校可以把制定班规的任务“委托”给学生,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班规。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学校建议低年级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所学校班规“五花八门”的现象。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就是对学生参与能力的最好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发动班主任和学生,调动群体的智慧制定“班训”、规划“学习园地”、定期举办班级相关活动(如阅读计划)等。

本节要点

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室环境建设对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参与者应掌握支持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策略,了解物理环境建设、心理环境建设和制度环境建设是教室环境建设的主要方面,掌握教室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

本节思考题

1。通过本节学习,你对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作用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2。你认为自己在学校教室环境建设方面还可以进行哪些改进?打算怎样做?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old。moe。gov。publicfilesbusi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6。html,2018-09-10。

[2]三毛:《三毛作品集》,23页,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3]三毛:《三毛作品集》,23页,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4]陆利东:《学会微笑》,。lesuicle2005-0314980。html,2018-08-15。

[5]《高三尖子生26刀刺死偏爱他的班主任:老师,你一定要知道的师生相处之道!》,。sohu。a204776027_497912,2018-09-17。

[6]本案例根据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改编而成。

[7]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专家团队:《有效的教学管理》,3页,2008,内部资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