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他们是我教育路上的贵人(第1页)
后记他们是我教育路上的贵人
从事小学教育29年,其中有20年是在民办学校度过的。我转战北京和广州这两座大城市,目睹了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教语文,当班主任。教过的学生、认识的家长不计其数。我不知道自己给予了他们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教育究竟能给他们的未来带来什么。直到2014年的5月,一纸学生的婚宴邀请函飞来,要我去给他们作证婚人,我才发现孩子们长大了!婚宴上,我的一家被邀请坐在贵宾席上。当年的学生都来了,连那位最调皮的“人来疯”都当上了酒店经理。我动情地发表了一段讲话:
大家好!我是新郎张麒和新娘刘奕彤的小学老师。今天专程从美丽的花城广州赶来,参加这对新人——我的学生的婚礼。我离开北京去广州已经多年,这期间我和学生们已经失去联系。有一天,一个学生突然打来电话,说:“杨老师,是您吗?您还记得我吗?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全班同学都在找您。”接到这个电话,我激动了好几天。在此,感谢所有的学生,在你们事业有成、学业有成时还记得你们当年的小学老师。
时光飞转,转眼间当年的小学生已经长大成人。今天很高兴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学生步入婚姻的殿堂。怀着兴奋的心情,我欣然担任了张麒与奕彤结婚典礼的证婚人。能够为我的学生证婚,这对于我,对于这对新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接到结婚请柬,我再次翻看他们小学的毕业纪念册——他们两个可谓是真正的青梅竹马。我见证了他们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分享了他们成长的快乐。当年,我和这对新人所在的班级参加全国的教学研讨会,听课的200多个专家当时就预言:这些孩子将来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现在,我又将见证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见证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感到无比欣慰。
让北国万里长城作证,让南粤滚滚珠江作证,让所有的亲朋嘉宾作证,愿这对新人无论贫富,无论生死都能心心相印、忠贞不渝、钟爱一生,永远幸福!
这件事使我真正体验到了当老师的幸福,也领悟到了做老师更深远的价值。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我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我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关爱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呵护、激励、触摸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尊重学生。班主任需要提升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引领学生自我前行、心灵阳光的能力。
教师的心中要有“人”,关怀“人”,以“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旨归。学生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丰满和人生意义的感悟。多年后学生珍藏心中的不是老师讲的道理和习题,而是不经意间注入的精神力量。
最近几年,我萌发了这样的念头:要把自己教育过程中的感悟、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家庭教育的案例写出来,让更多的老师受到启发,让更多的家长少走弯路;写出来,也算对教育的一点贡献。但年复一年,我依然以没有时间为自己找借口,写书的计划一直只是个计划。这次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这套“走进广州好教育——好教师系列丛书”,算是把我拉上了写书的列车。由于有了一个团队,有了导师和编辑的指导、支持,我有信心坚持写下来。
写作提纲先后6次修改,最后改到自己都不知道写什么才好。但在写的过程中才发现,应该写点对老师、对家长有帮助的东西。站在“梳理自己,支持别人”的角度上去想、去写,就有话可说了。
书中所写的都是我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总觉得还有一些该说的没有写出来,有种不吐不快、不能不说的感觉;似乎还缺少一份情感,一直挥之不去的情感。静静梳理自己的思绪,这情感应该是自己旅途中的几位贵人!也是我航行中的一个个渡船!
生命恩人——父亲母亲
假期与父母在家乡长寿阁前合影
首先想起的是给了我聪慧和健康的生命恩人——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杨守业,是当地供销社的一名会计师,又是供销社的主任。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父亲算账时娴熟地敲打算盘的情景。那种“噼里啪啦”有节奏的珠算声,使我很小就敬重父亲的才能。父亲小有文才,常常写文章投到报刊上。我在外地时,他也常常写信给我,每封信我都要反复读很多遍,体会父亲对我的爱意和教导。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对我这个唯一的女儿,父亲疼爱有加,据说给我起名字时父亲翻了很多书和字典,可见他的用心和喜欢。他常常出差到全国各地调拨化肥和农药之类的物资,每次外出回来,都不忘给我带回一两件时尚的衣服,常常引来小伙伴羡慕的眼神。应该说,是父亲的才华和敬业精神的影响使我从小就好学上进,是父亲对我特殊的喜爱使我从小就不缺自信和阳光!
父亲是个不多言语的人,与我的交流很少,但我仍对父亲有一种深挚的情感。父亲所从事的财务工作原本是与钱最密切的,在购买化肥、农药等紧缺物资都需要购物票的年代,父亲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发大财的人。但是,父亲退休后,我们家的生活却是最艰难的几年。我记得在我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要给家里寄钱接济父母。这说明父亲退休前清廉到没有多拿国家一分钱。父亲的这种清正不阿一直是我做人的标尺,也帮助我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70多岁高龄的父亲依然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好学上进的精神。退休后,他自学了46式太极剑、太极拳、毛笔字,还自学养生法。除了每天坚持锻炼,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加入老年协会进行普法宣传,到处讲解诵读《弟子规》。在他的倡议下,我们家族重新修订了杨府家风家规,给祖先立碑写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的母亲曾经读过卫生学校,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为医生。母亲有一手精致的裁缝手艺,远近亲朋都喜欢让她裁剪衣服,我是听着母亲踩踏缝纫机的“咔擦咯噔”声长大的。她常常为了给别人赶制一件衣服忘记吃饭,甚至忙到深夜。父母都是德高望重的人,谁家有难事、烦事都爱到我家坐坐,因此我家里常常宾客不断。而我记得最真切的却是我家门前常常坐着生活困难的人,母亲从锅里拿出热腾腾的馒头,再端着饭菜送到他们面前,让他们吃饱了再走。家里的旧衣服以及其他用品,母亲也常常拿出来救济别人。有亲朋好友送了稀罕的食品,母亲也不忘给邻居送一份品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儿,也把母亲这种无偿施与的做法传给自己的孩子。
“敬天爱人,心怀感恩”是母亲给予我的最好基因。我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无私地去爱所有的孩子、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母亲功不可没。
启蒙校长——敢峰
拜访著名教育家敢峰先生
第一位贵人是敢峰校长——原北京景山学校校长。1996年,我来到北京力迈学校工作,他是我初次走进民办学校的第一位校长。那时,自己没有什么教育理念,更没有教育思想,充其量仅有一些教学的小技巧。记得当年学校开设了“教工学堂”,敢峰校长和一些教育大家每个星期都给我们讲课,诸如“教育无差生”“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操心换取家长的放心”“师生双向良性互动”“扎下中华文化根”“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等新的理念使我眼界大开;“立下愚公志,攀登作文山”“读中外名著,做少年君子”“诵读一批好诗文”“语文七项终极目标”等语文教学改革的春风,直吹得我和学生陶醉其中。
我还记得敢峰校长提出的教师宪法:一心一意,兢兢业业,奋发有为,抓好教师队伍的“师魂”“师能”“师风”建设。儿童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师是希望中的希望。一个好教师就是教育上的“一片绿荫”。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他讲到树立“红杏出墙”与“弱苗促壮”交相辉映的教育价值观,在学生中建立“比进步、展亮点、争上游”的教育模式;还讲到教育教学路线图:启蒙—上路—学飞。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启蒙教育,这是学习的“入门”。中高年级“上路”了,要使“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思考,爱活动、会活动”成为拉动优质教育的“三驾马车”。到了中学阶段,就要贵在“教鸟学飞”。以人生教育导航,使学生懂得珍惜、懂得自强、懂得责任,能够立志、好学、奋斗(人生三宝),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
毫不夸张地说,敢峰校长是我在教育路上的启蒙校长。我的很多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形成以及现在所实施的幸福教育的源头活水都离不开敢峰校长当年的引领。
我和他接触的时间不多,但他却似乎很了解我,对我的厚爱和器重令很多老师羡慕。为了支持我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他把一个年级特意开辟出来让我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命名为“少儿优质教育发展实验中心”,又名“教学改革特区”。为教学改革开绿灯、开直通车、开特区。我深深理解年过七旬的老校长对教育的不甘心!
他对老师的谆谆告诫我至今记忆犹新:“要做一个鹰蚁人。既要像老鹰一样站得高,看得远;又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勤奋踏实。”“要做一个谦虚的人,如鱼临水,冷暖自知。”“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些都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我成长的坚厚基石。
有人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选对平台跟对人。跟着这样的校长,不成为好教师都难!
2013年,新康小学十周年校庆,我请他来广州。他老人家为我校亲笔题字:“走教育家办学之路,奠立学生人生基石”。2014年春节,我和孩子、丈夫特意去北京看望他老人家。已经退休在家的他仍在写诗,还赠给我一本《敢峰诗集》。临行送我们很远,还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从小立志。
此生成为教师,很幸运的是首先遇到了敢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