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校结成幸福共同体(第1页)
二、家校结成幸福共同体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教育的天然合作者。我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接触了无数个家庭、无数个父母。我深深地意识到:想培养好学生,先培训好家长。家长和教师必须站在同一个方向看着孩子前行,孩子才有可能进步和成长。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不正确的,或者与学校和教师是不一致的、相悖的,那么教师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孩子进步的。
家长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问题,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一是为家长提供参与班级活动的平台,二是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也就是说,好教师应该懂得家庭教育的方法。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不断给家长提供贴身的支持和教育服务。
家长课堂是我给家长提供支持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我在家长课堂上的讲座主要有以下几个专题。
(一)家长角色准确定位
很多家长不能处理好与孩子、教师、学校的关系,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导致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家长与孩子应该是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情感、心态、感受、喜乐……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家长不只是关心他们的冷暖就可以了。真正的深层次爱孩子要深层次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就没有发言权。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关注的不只是学习和成绩;还关注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孩子才会接纳家长,才会听家长的话。当孩子遇到困惑和难题时,家长要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支持,不要给予负面影响,如保护、逃避、指责、抱怨、溺爱、护短等。
家长与教师应该是助教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行家,就像医生是治病的行家一样。家长是帮助、协助教师教育孩子的助教。助教就要支持、配合教师。教师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家长都要支持、配合,认为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准确给自己定位,不越位,不干涉教学,不指责、不挑剔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家长的职责是当爸爸、当妈妈、当伙伴、当助教;不要当老师,更不要当专家、当校长,甚至当监管。我不止一次地告诫一届届的家长:让孩子喜欢学习不如让孩子喜欢老师。
家校幸福共同体之家长课堂
家长与学校应该是真诚的信任关系。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把孩子从不懂事的幼儿培养成一个知情懂礼、能说会算的少年。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孩子需要感恩的。时时处处心怀感恩才能加倍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向孩子传递感恩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力量之源。选择了学校,就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到这里很放心,意味着家长认可并尊重学校的教育理念。而执行理念的是孩子的老师。向孩子传递信任是孩子进步的基石。
在家长这个角色上,怎样沟通才有效呢?与孩子沟通,要能区分、判断是非;引导孩子走大家公认的真善美之路,如善良、宽容、尊重、感恩、爱心、合作等;引发轻松、快乐、力量。与老师沟通,要把焦点放在自己孩子的成长上,探讨、关注自己的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不探讨其他孩子,不埋怨环境,不指责其他孩子和老师。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适应环境,具有生存能力,而不是周围一切都要适应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听从老师的建议,并与老师保持一致。
(二)关注孩子重在支持
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婴儿期重在营养和支持;儿童期需要指导与管制,是建立规则的关键期;青少年期是培养独立与责任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就像该播种的时候没有播下种子,等到发现再补种,即使补上,长势也没有那么好了。
孩子10岁之前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好,也不是特长多,而是牢固掌握道德智能。这是一生成功和幸福的资本。道德智能就是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在自己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行为的能力。知识缺乏可以补,如果缺少道德习惯则难以弥补。
关注支持孩子的顺序不能错。第一关注生活习惯,第二关注心理健康,第三关注做人品质,第四关注学习能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孩子,成长的干扰也会少。
在学习方面,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弱势学科。哪一门学科越落后,越要鼓励,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不要用考试成绩评判孩子学得好与坏;允许孩子落后,允许不优秀,允许失败;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制订计划、订立目标,为孩子指明方向。
正确激励,给孩子真实的表扬;给孩子看得见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内心强大;发现孩子的优势,不要盯着缺点问题不放,不要说伤害孩子的话,不挑剔,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学习劲头;做个欣赏者;正确给孩子补课,补课的孩子永远不会学习,也学不好;家长要做真正的上帝,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像太阳一样给予,做个无惧的家长。真正的教育是家长的自我修行!
亲子关系大于一切。家长要学会沟通四个话题: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今天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吗?学会运用爱的五种表达方式: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服务的行动。抓住六个成长的最佳时机:吃饭时、参加社交活动时、做家务劳动时、有成绩或过错时、对某一事情有浓厚兴趣时、生日时。给孩子服用九种心理营养素:尊重、赏识、关怀、鼓励、支持、信任、肯定、理解、接纳。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要从修复关系开始。
一些家庭的亲子关系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而家长却浑然不知。我常常摘引孩子的日记,在家长会上分享:“我最近突然发现我做什么事情都会感觉累,写作业很累,上补习班很累,做什么事都很累。在家里脾气很暴躁,只要一感觉累就会很想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发泄一点。可是每次发脾气,就一发不可收拾,哭啊,喊啊。周末,本是应该休息一下的,可是我却还要和平常一样,连觉都不能睡好,还要不停地上补习班。我每次都想给自己打抱不平,感觉自己太累了,而且周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补习班里度过的,剩余的时间用来写学校的作业,一点也不够。我真的很希望爸爸妈妈能把我的补习次数做个调整,这样我就不会发脾气了。可是不管我怎样也没有一丝调整,反而帮我报了更多的补习班。我真的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知道我的心情,而不要一意孤行。”听了孩子的日记,很多家长触动很大,为自己支持关注孩子的错误方法而后悔不已。
(三)父母民主,孩子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