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作文教学不再说难(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作文教学不再说难

每当接手一个六年级班级,我都会为学生不会写作文而困惑。他们已经到了小学高年级,却没有组句成篇的能力,更谈不上写作文的文采和章法。经过分析,我找到了作文教学的四大难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这四大难题。

一曰:无话可说。我曾接手一个五年级班级,全班38人第一次作文情况如下:平均字数132字,最多字数280字,最少字数100字。更让人着急的是,有七八个学生写了一两个小时,写不出50字。语言贫乏,无从下手,不知所云,这样的书面表达能力只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水平。

二曰:心理惧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这种状况让人担忧。当我问学生是否怕写作文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怕!特别怕上作文课。”当我又问他们为什么怕写作文时,却又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充分的理由。学生怕写作文是没有理由的,往往一次写不好便怕,不再爱写作文,而不去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即使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不去思考自己成功的原因。

三曰:只“批”没“改”缺互动。我又对学生写作的有关情况作了调查:教师用一周的时间批改,写满评语的作文本发下后,教师总结本次作文情况,这大约需要30分钟的时间,学生参与比例在15%左右,学生展示两篇作文左右。学生认真看评语,也就是关注自己作文成功与否的时间平均在5分钟以下,60%的学生仅看一眼分数就给本次作文画上句号。整个批改过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积极参与,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全班38人,80%学生的作文从来没有展示的机会,而只有极少数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作文,每次都能当范文在班内被朗读,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能体会到写作文的成功喜悦。

四曰:周期漫长已淡忘。作文本再次发给学生时,已经是第二周以后的事情了。学生对上次作文的内容也已经淡忘了,因此对于教师详尽的评语也只是草草看一眼了事。作文评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再提高,但这样的作文循环过程既耗费时间,又增加教师的负担。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还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

这些顽疾严重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作文教学费时多,效果差,令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意见频出。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在难题面前逃不掉,就要面对。针对这些病症,总有一个办法能让学生喜欢原本有趣的作文。

(一)迈过作文这个坎儿

针对一些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我不再布置写作文的作业,而改为每天写一篇摘抄或者写一篇随笔。时间自己安排,内容不限。学生可以抄写名言警句、古诗词、优美句段、优秀文章节选等;也可以写随笔,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班级内的好人好事,写看一本书的体会、感受等;还可以分享自己读书后内心的不平、思考和烦恼。总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摘抄可以照顾到一些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在抄写中学习标点符号的运用,积累词句,学习写作的格式等。随笔则让学生有感而发,可以发挥一些爱好写作同学的特长,提高写作水平。教师每天全收全改,凡是摘抄无错别字的,即给100分。凡是写随笔的,按写作质量的高低一律给“100+X”分,并记入一次作文篇数。

1。学生喜欢作文,从教师批改开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批改也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学生每周用两节课或更多的时间完成作文后,教师要花费两天以上的时间来批改作文。作文其实很简单!每天晚自习前公布当天作业情况,重点表扬写随笔的学生,并挑选优秀习作在班内朗读。意在给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引路,启发写作内容。开始班级里只有几个优秀的学生写随笔。渐渐地,不少学生萌发了写的念头,也仿照着别人的内容、形式写一些教室、校园内发生的小事。一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即使写了三五句,我也照样加分。一段时间后,只要时间允许,学生就都愿意写随笔了。好的写上七八百字,差的也能写上二三百字。这样,“作文就是怎样想、怎样说,就怎样写”的说法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才真正开始知道作文是什么。

2。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对摘抄、随笔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去抄、去写。具体内容是:①家庭生活中的景、人、事;②学校生活中的景、人、事;③社会生活中的景、人、事。实施时可以分段进行。例如,本周写家庭生活中的景,学生就会把家中的书房、书柜、电视机、花园等写个遍;当换成家庭中的人时,学生又会把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一个个栩栩如生地搬上作文。这样既便于教师有重点地系统指导写作方法,又使学生在原来泛写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中心与要求。即使是阅读课外书刊,他们也会有目的地去搜寻与本周写作有关的内容。学生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升华。生活随笔解决了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拓宽了题源。我对生活随笔的要求是:有松有紧、张弛有度。有一段时间可以没有任何要求,随意写。

我们知道,高年级的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告诉他们“写作文就是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真人真事”的道理。事实证明,这种道理对学生是无用的。只有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文就是实话实说,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文的问题。

3。放胆多写多练,像爬山一样越过作文山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写作的兴趣就会在一段时间后日渐消退。我在班级组织竞赛,创设一种人人都愿意写作文、人人比着写作文的气氛。三个等级的奖励是学生攀登作文山的三个极具**力的领奖台。

我在班内宣布:本学期写够15篇作文为“习作爱好者”;写够25篇作文为“写作能手”;写够35篇以上为“小作家”。每周五公布学生的作文篇数,奖励获奖的学生,而且每次发奖卡和奖品时的场面尽量安排得隆重感人,使得获奖的同学产生自豪感,让其他同学产生羡慕感。每到周末,有的学生写两篇还嫌不够,又在稿纸上长篇大论地写,争着尽快当上“小作家”。有的一天要写三四篇,往往学期没有过半,就有不少学生写的作文已经超过了50篇。这时,领奖台只好又增加“大作家”和“写作大王”称号。后来,“写作大王”的称号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写作欲望了,我就又发明设立了“钻石奖”“皇冠奖”。有的学生写完了一本又写一本,最后我只好把“诺贝尔文学奖”也搬出来,不断有新目标,学生爬作文山的劲头不断高涨。

不怕写之后,就要解决怎样写得好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仅是为写作入门做了准备。如果没有及时的系统指导,学生就会单纯追求篇数,使习作流于形式。于是,我又想办法解决学生把作文写得好的问题。我打破原来作文教学的“程式”,采用了一些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措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几届毕业生中出现了“人人比着写作文”的局面。很多学生小学六年级这一年写作文的篇数达50篇,最少的也写作文、随笔40多篇,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了。

4。带领学生在佳作欣赏中学习写作

学生费尽心思写一篇文章,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学生写随笔的较少。我就利用当天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作者给学生朗读。大家给予掌声鼓励。后来写随笔的人数增多了,我便专门开设了“佳作欣赏”时间。我按照习作的内容把随笔分类,适时指导写作方法。例如,读了几篇写人的文章后,师生总结这些同学是怎样写人的;读了几篇写事的文章后,总结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如此反复进行,学生在欣赏同学作文的同时,激发了写作文的兴趣,同时也领悟到了各类作文的写法。

5。作文课上成高效写作课

我们班每周有两节作文课。这两节课是对学生写作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指导的过程。我通常上两种课型,一种是兴趣作文课,自己开发设计的教材以外的作文教程;一种是教材上要求完成的作文训练课。两种课型交替进行。

兴趣作文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每次我都带领学生先做一个新鲜刺激的游戏,然后说说怎么写,或者现场写一个片段。每次都能解决学生一个写作方面的难题,或者让学生记住一句写作口诀。

兴趣作文十堂课

第一课:作文像人一样分为四部分:头、胸、腿、脚。学会分段,学会列提纲。

第二课:作文就是把憋在心里的话写出来。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第三课:调动各种感官写作文——眼看、手摸、耳听、嘴尝、舌舔、心想。把文章写成6D电影,形象逼真。

第四课:学观察,看仔细。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第五课:把文章拉长。学会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知道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不光自己知道,还要写出来让别人知道。

第六课:学裁剪。学会删去文章中没用的话。

第七课:作文中要多加两个字:我想。学会写心理活动。

第八课:记叙最有特色的部分。学会把最精彩的地方写出来。

第九课:给文章加把火。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首尾照应等方法。把平时积累的名言佳句运用到作文中去。

第十课:我有一个放大镜。学会修改语句,找出错别字。

学生掌握了一些作文基本技巧,加上平日里随笔的练习,写作能力日渐增强了,下面是摘选的几篇学生习作。

藏糖找糖

六(2)班刘越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糖”的作文课。与其说这是一节作文课,还不如说是一节放松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