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课外阅读引来活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二、课外阅读引来活水

课外阅读研讨活动中与广州市小语文会会长王亚芸女士合影

学好语文单纯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阅读,就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和体验。一所学校,要成为书香弥漫的地方,让师生成为读书人;一个班级,要成为学生自由阅读的场所,让学生形成共同的阅读语言,创设自己的阅读生活,形成自己的阅读文化。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指导者、欣赏者、参与者,真正和学生一道走进阅读的世界。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酣畅淋漓,才能有忘我的阅读体验。唯有这样才能实现阅读对心灵的冲击,对灵魂的涤**,对自然的痴迷。这种阅读生活和阅读体验的建立对所有参与的师生都将是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这种生活的创立,要靠无数爱语文、爱阅读、懂生活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引领和积极参与。

(一)创造阅读生活磁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但我也深知阅读环境对阅读的影响和意义。我感恩我的学校,感恩这里有一群爱阅读、致力于创造阅读生活的读书人。是学校,是他们和我一起成就了我的阅读教学。我校有“三项育人工程”,“读中外名著,和伟人、名人交朋友”是其中的一项工程。作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制订教学计划时,我都把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列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这在班级掀起了读课外书的热潮,提高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使人人都能读一批有益的课外书。学生初步学会了通过写读书笔记汲取精华的方法,养成了“爱读书、挤时间读书、一有时间就读书”的习惯。

1。身先士卒,为课外读书造势

为了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我首先从自己的班级开始实践。我充满**地给学生讲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爱读书是一种美德;凡是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而只有读书才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接着,我摘选一些读书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如“腹有诗书气自华”“钻石珠宝非至宝,最有价值是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同时,我也不失时机地言传身教。活动课、课间、课前,一有空我就到教室去看书;自习课上,我告诉学生这周我读了几本书,还把我写的读书笔记拿给学生看。一开始,我看书时一些学生围着我叽叽喳喳说笑,后来有几个学生就效仿着去默默读书了;有了一部分带头人,很快就形成了一种读书的氛围。

兴趣的培养有时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染,就像学生看了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可能就会爱上踢足球一样。但看电视的效果却远不如亲临现场,这也许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我便经常有意识地带学生去学校图书馆,让学生任意翻看。学生一则被那些丰富多彩的书所吸引,二则对“书山”“书海”会有真切的感知,从而感觉到,书这么多,自己知识太少,太需要读书了。往往一到图书馆,学生就会既想看这本,又想借那本。有时,我会让学生在阅览室读书,感受读书时人人入迷入境,静得只能听到翻书的声音的环境。周末我布置的作业是:到书店买一本新书,看书一小时。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情境感染,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产生了“我要读书”的欲望。

2。把教室变成流动的图书馆

为了保证鲜活的书源,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先把教室变成流动的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新书、好书搬到教室里来,评选“藏书量最多的同学”“藏书品位最高的同学”;举办旧书交易会,新书、好书推荐会。有的学生买了书放在家里从来不读,拿到学校反而成了同学们互相传阅的畅销书,就像孩子吃饭总觉得“别人锅里的饭香”一样。教室里的书太多了,地上、课桌上、柜子上全是书,我就设立了个人图书专柜。凡是拥有图书超过20本的,就可以把自己的图书放到班级的图书专柜上;和同学一起合作能有20本以上的也可以申请一个专柜。这样,学生个人就拥有自己的班级图书专柜了。我让学生制作一张“××图书专柜”的标牌,并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最好每月更新图书。这样,学生互相借阅就方便多了。看到了一本好书,就可以向书柜主人去借。为了保持良好的借阅关系,通常每个人都会遵守借书的约定,不然,损坏了自己读书的名声,就失去了借阅的权利。

3。多种形式推动读书活动步步深入

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会使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加浓厚和持久,直至养成一种一有时间就看书的习惯。

在班内定期举行“读书有奖知识竞赛”。每人根据自己所读书的内容出一道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有趣而又陌生的知识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竞赛时,同学们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往往每次竞赛一结束,班内就出现互相借书看的**,“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些内容?”成了热门话题。

我还经常组织各种读书报告会。为了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每周举行一次“我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报告会。这种报告会其实是一种读书分享会。开始两周先选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爱读书的优秀学生作读书演讲,我适当给予指导。例如,一个学生介绍《女生贾梅》这本书时是这样说的:“我手里拿的这本书的书名是《女生贾梅》,作者秦文君。书中的贾梅是一个初中生,她活泼,漂亮。贾梅通过努力取得了各种比赛的成功,并且这一年的磨难也使她更加成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成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从成功中总结出经验和道理,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希望大家读读这本书,或许你会变得更加成熟。”学生有了这样的示范引路,便跃跃欲试。为了提供人人露脸的机会,报告会便逐渐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有的学生为了能在读书报告会上一展风采,周末回家让父母当听众,练习演讲书中的内容;也有的学生认真准备了一番,抽签时却不幸运。为了弥补学生失落的心情,我们便另设自由演讲人选,班内一时掀起了读书**。读书报告会周周坚持进行,意在推波助澜。每次读书报告会后,都将有几本好书流行甚至抢手。学生读书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有了兴趣,学生就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大量阅读,饭前、饭后、自习课。写作业的速度也加快了,写完作业就看书。一有时间就读书成为班级的一道风景线,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4。教会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

兴趣还只是一种暂时的内动力,而要形成稳定持久的内动力,就要教会学生读书,会从书中吸取营养、有所收获。这时兴趣就会上升为一种内心的需要。

读一本书,总要从中学到一点东西。我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都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怎么写呢?我教给学生三种做笔记的形式:第一种,摘抄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但凡觉得有意思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帮助的句段就抄下来,可以分类抄,也可以不分类。第二种,记账式。先写读书的简要情况,即第××本、书名、作者、字数、阅读时间,然后写主要内容、感想,并摘抄。第三种,写读后感。这是比较高级的读书笔记。我形象地把读书笔记的写法和人的肢体的五个部分结合起来,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读后感像人一样可以写五部分,头(引出所读的书)—颈(概括主要内容)—胸(议论文中内容)—腿(联系身边现象)—脚(总结全文)。画一个小人图形,就知道读后感的写法了。各部分内容的多少、用笔、写法一目了然。

开始只有少数学生能写出读书笔记,我就用班上写得好的笔记引路,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我加以评点。用学生的佳作示范引路,对于教会小学生写读书笔记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样,全班就有一半学生能写出水平比较高的读书笔记了。

附:学生读书笔记两则

记账式读书笔记

六(1)班朱震超

序号:第19本

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字数:70千字

主要内容:

文章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小小年纪就投身于革命事业。在一次战争中,他不幸失明,但他依旧用巨大的热情工作着、学习着,用顽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满是病痛的身体。即使他最后瘫痪在床,仍拿起笔作武器,开始了自己一片新的生活。

感想: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在凭吊战友时说的一段话,也是我的感受。是啊,一个人,为了人类,为了祖国而奋斗,他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摘抄:

在这一段时间,保尔完全忘记了自己。他的头脑里只有“我们”的字眼:我们团、我们骑兵连、我们旅。他和每一个战士一样,融入到了集体中。

他开始打量她:一件素色的外衣,一条蓝色的粗布短裙,一件质地较软的外套懒惰地搭在肩上。她的头微微向上仰起,散乱的卷发很自然地翘着,强烈的阳光使她眯缝着双眼……

——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就是勇者——《红麦田》读后感

六(2)班徐正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