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易感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受感染后容易发生该病的人,称为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就越大。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可降低人群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率。

(三)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具有流行性。托幼机构人群免疫力低下,居住集中,更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预防传染病应该针对传染病发生、传播和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起来。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为三部分:

1。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应该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病人。

多数传染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应该做好:①入园前的体格检查,健康儿童方可入园。②入园后儿童定期的体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③尤其要做好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随时注意儿童有无异常表现、可疑情况及时处理。如疑为传染病,应早隔离、早治疗,采取综合措施,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接触者进行检疫。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者方可上岗。

资料链接

艳丽是名新老师,负责沧州某幼儿园中二班的保育工作。11月的沧州,气候异常寒冷,小明来园的时候就不停地咳嗽,家长说小明感冒了,带来了治感冒的药。艳丽也没细问,把药放好就去接待其他的小朋友了。中午的时候小明发烧,一量体温40℃,艳丽吓坏了,赶快通知园医和家长,园医一检查,麻疹!原来,5天前,小明去医院探视过患麻疹的小表哥。过了几天,班里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个麻疹发烧的孩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严谨认真的入园检查是幼儿园早期发现病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2)早报告、早隔离病人。

病人和可疑传染病儿应早期得到单独隔离。隔离室的工作人员不得与健康儿童接触、不进厨房,少出入公共场所。隔离室用具应专用,用后及时消毒,非隔离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不同传染病儿应单独隔离,以免交叉传染。

(3)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

检疫期限即为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检疫期间,受检儿童不得与健康儿童接触,但每日活动可照常进行,发现疾病征象及时处理。

(4)早治疗。早期治疗可减轻症状,有效促进传染病愈合,减少并发症。

资料链接

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病人隔离期和接触者检疫期限表

2。切断传播途径

(1)经常性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阳光照射充足;注意炊具、玩具和日用品卫生。

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2)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对传染病患者所接触过的环境和日用品进行彻底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应彻底通风换气;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类传染病,病人使用或接触过的物品应进行彻底消毒。

3。保护易感者

(1)广谱性措施。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特异性措施——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学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者,所以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