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用急救术(第1页)
二、常用急救术
(一)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任何原因,导致呼吸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就可造成死亡或濒临死亡。在患者呼吸刚刚停止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可助其起死回生。常用的简便且行之有效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鼻)吹气法。
口对口(鼻)吹气法的操作要领是:
1。通畅呼吸道
(1)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和痰涕。
(2)将病人颈部垫高,使其头部后仰,舌根抬起,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进行吹气
(1)对小婴儿。用嘴衔住婴儿的口鼻,往里吹气,吹完一口气,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2~3秒间隔一次(一吹一压算一次)。小婴儿肺部娇嫩、胸壁较薄,吹气时不可太用力。见到其胸部隆起,就把嘴松开。这样有节奏地进行,直至病儿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2)对较大儿童。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患儿鼻孔,嘴紧贴患儿的嘴,向里吹气。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开患儿鼻孔,轻压其胸部,帮助其呼气。3~4秒间隔一次,直至患儿自主呼吸恢复为止。若患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方法和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若吹气后不见患儿胸部隆起,可能呼吸道仍不通畅,或自己的动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纠正。
图8-4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二)胸外心脏挤压术
各种原因引起患儿心搏骤停,都可危及生命,须立即抢救,常用方法为胸外心脏挤压术。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患儿仰卧,背部有硬物支撑
可就地取材,让病儿面朝上躺在硬地板或平整的地面上,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有效。
2。挤压心脏
(1)对新生儿。双手握住其胸,用拇指按压胸骨(两**连线的中央),使胸骨下陷1厘米左右,然后放开。每分钟120次左右。直至患儿心跳恢复。
(2)对婴幼儿。左手托其背,右手手掌根按压其胸骨偏下方,使胸骨下陷2厘米左右。如此不断进行,直至患儿自主呼吸恢复。
(3)对较大儿童。救护者把右手掌放在胸骨偏下方,左手压在右手上,呈垂直交叉式,便于用力,每分钟60~80次。直至患儿自主呼吸恢复。
胸外心脏挤压时,一定要使胸骨下陷。胸骨下陷则挤压心脏,相当于心脏收缩将血液注入动脉。救护者手放开时,相当于心脏舒张,静脉血回流入心脏。
进行胸外挤压时,要垂直向下用力,挤压面积不可过大,以免伤及肋骨,造成肋骨骨折,刺伤肺脏,加重病情。
图8-5双手胸外心脏挤压示意图
(三)胸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同时进行
垂危病人,常常呼吸心跳同时停止,此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应同时进行。
进行时,救护者可吹一口气,做4~5次心脏挤压。若仅一名救护人员,也可先吹两口气,再做8~10次心脏挤压。如此交替、不断地进行,直至患儿心跳、呼吸恢复为止。
为了避免吹气和挤压互相干扰,吹气时,挤压动作暂停。
(四)常用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于动脉或大静脉破裂出血的止血。具体做法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等,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2。指压止血法
用于紧急抢救时的动静脉出血,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