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用急救术(第2页)
具体操作:救护者用手指或手掌将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用力压向相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常用的动脉压迫点有以下几处。
第一,头颈部出血:压迫颞动脉、颌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第二,上肢出血:压迫肱动脉。
第三,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
第四,面部出血:一侧面部出血,压迫同侧下颌角。头顶或一侧颞部出血(太阳穴附近),用拇指压迫耳屏前的血管搏动处。
第五,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部动脉。
第六,手指出血:将手指屈入掌内,呈握拳状。
第七,脚出血:压迫足背动脉。
图8-6指压止血法常用止血部位
3。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大血管破裂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常在使用加压包扎止血无效时使用。要准备的器械有:橡皮管、绷带、三角巾等。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上止血带前,先抬高伤肢,以帮助静脉回流。
第二,找准出血点,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垫子,将止血带扎在伤口的近心端接近伤口处,但禁止缚在上臂的中间13段,以防损伤桡神经。
第三,止血带捆扎的松紧应适度,以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宜。
第四,扎上止血带后,每15~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0秒至1分钟。若出血停止,不必再结扎。
因止血带止血的病人大多出血很多,故在止血的同时,应速送医院抢救。
4。一般止血法
适用于小伤口的出血。
具体做法是: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涂红药水,在创口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加力包扎,包扎松紧以不出血为度。
资料链接
创伤出血的鉴别
很多意外事故都会造成出血。少量出血不会危及生命,但当短时间出血超过全身总血液量的13时,就会危及生命,所以出血时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止血。要止血就要准确判别出血部位。
外出血
皮肤损伤,血液从伤口流出。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随着心跳大量涌出,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危险性大。须迅速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徐徐均匀流出,较动脉出血危害小,容易止血。但也应立即止血。
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一点点慢慢向外渗出,没有危险或危险极小,多能自动止血。
内出血
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引起的出血。体表没有伤口,看不到血液外流,很难通过出血了解病情轻重,但往往病情较重,常会危及生命。伤者脸色苍白、呼吸细速、心慌、手脚发凉、脉细弱。怀疑有内出血,应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皮下出血
多发生于跌倒、挤压、受挫伤的情况下。一般伤者皮肤未破损,仅在皮下软组织形成血肿、瘀斑。危害不大,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很快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