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常见意外事故及其处理(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中毒轻者,头晕、耳鸣、恶心、眼花、胸闷、全身无力。中毒重者,呼吸困难,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处理办法:

第一,迅速打开门窗,将病人移至通风口或户外,使其呼吸到新鲜空气。

第二,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第三,呼吸心搏骤停者,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待呼吸心跳恢复后速送医院。

第四,注意不可给病人灌醋。

(十三)误服毒物

有些小朋友好奇、好动。常将一些彩色药片误做糖豆服用,导致中毒。在农村,有些家庭药品管理混乱,出现将农药当成止咳糖浆给孩子灌服的现象。

处理办法:

第一,催吐、洗胃,尽量减少有毒物质吸收。令患儿张大嘴,用筷子、匙柄或手指,刺激患儿咽部,引起呕吐。反复喝水、催吐,直至吐出物全为清水,方可结束。若发生地在医院旁边或距离很近,可将患儿送到医院进行洗胃。

第二,保护胃黏膜。当遇到一些腐蚀性较强的毒物,为保护食道、胃的黏膜,可使用面糊、蛋清、豆浆、牛奶等洗胃,以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若误将碘酒当止咳药服了,可用米汤洗胃。催吐后,吐出像蓝墨水一样的**,反复喝米汤再催吐,直至吐出物颜色消失为止。

第三,毒物不清楚的情况下,急救的同时,要注意收集患儿吃剩的东西和呕吐物,供医生了解毒物性质,为进一步治疗、解毒提供帮助。

第四,若误服毒物时间较长,毒物已吸收,应速送医院,对症解毒。

(十四)淹溺

幼儿游泳或玩水不慎,可致淹溺。

处理办法:

第一,利用现场一切条件,抓紧水上救护。

第二,溺水者上岸后,观察其一般状况。若溺水者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流畅,仅为体内进水,倒水就可以了。倒水时,救护者取半跪姿势,让溺水者匍匐在救护者的膝盖上,使其头部下垂,按压其腹、背部,帮助溺水者将进入体内的水排出。也可就地取材,借助木凳、牛、马等物件的帮助,促其排水。

第三,若患儿意识不清,口内有淤泥杂草,则应:①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淤泥杂草。②松解溺水者内衣、裤带、领口、袖口。③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术。

(十五)骨折与脱臼

1。骨折

幼儿在意外事故中使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导致骨折。幼儿的骨折常伴有剧烈的疼痛,骨折的肢体失去功能,骨折处肿胀、畸形,复杂骨折除以上症状外,还可合并血管、神经、肌肉损失的表现,如出血、骨折远端以及肢体麻痹等。

骨折的处理方法:

固定伤肢、限制活动。如果患肢明显畸形,可用手牵引患肢,使之挺直,然后加以固定。如有出血,应先包扎、止血,然后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临时固定。

固定的方法如下: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选择长短、宽窄适合小儿的竹板、木棍、硬纸板等,用来作为夹板,垫上棉花或布类,先固定骨折的两个断端,然后固定上下两个关节,露出手指或者足趾,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果指(趾)苍白发凉,说明固定得太紧,应放松绷带,重新固定。如果没有夹板或者其他代用品,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患儿经过妥善固定以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在运送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有无其他症状。

2。脱臼

由于外伤、牵拉上肢或穿脱衣服用力过猛等原因常引起婴幼儿脱臼。脱臼后,肢体变形,如常见的幼儿肩关节脱臼后,上肢就无法正常运动,局部疼痛并出现关节肿胀等现象。脱臼后可让保教人员或医生复位。

资料链接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调查

世界各国的调查显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最常见的类型有车祸、跌落、烧烫伤、溺水、窒息和中毒等。在我国,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以跌伤、烧烫伤、交通事故和中毒为主。

1。交通事故。发达国家,交通事故一直占据儿童意外伤害首位,受害者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2。跌落。在几种主要意外伤害中,意外跌落居非致死性伤害首位,学前儿童多见,其严重性在于常见、多发、后遗症率和致残率高。

3。烧、烫伤。热粥、热饭、热菜、热油、开水的烫伤最为多见,鞭炮、炸药等危险物品爆炸也是屡见不鲜,酸、碱、石灰烧伤和电灼伤也时有发生。

4。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过量食用营养品中毒近年在各地也都很多见。

5。溺水与窒息。溺水者,男童多见,夏季高发。窒息的原因多种多样,睡眠过程中的窒息,吃奶时造成的窒息,还有异物引起的窒息死亡,各个年龄都有发生。所以窒息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