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 睡吧(第2页)
两个小时后,救援队抵达。技术员抱着录音笔不肯撒手:“能把这给我吗?我想让我未出生的孩子以后也听听。”
江辰点头:“记住,爱不在惊天动地里,而在你愿意为一段无关紧要的声音停留的瞬间。”
回到总部当晚,他收到特殊申请??一位死刑犯请求参与“遗言存档计划”。此人曾是“归心会”外围执行者,负责向孤寡老人推销“AI孝子服务套餐”,导致多名老人耗尽积蓄后孤独离世。他在狱中写下万字忏悔书,唯一愿望是留下一段语音,放入声音墓园最深处。
>“我不求原谅。我只是想让未来某个被骗过的老人家属知道:骗你们的人也曾有个总给他织毛衣的母亲。我把她的爱拿去换钱,直到她去世都没敢告诉她真相。如果可以,请把我这段话放进‘欺骗者之声’专区,提醒世人:最狠的谎言,往往披着温情外衣。”
江辰亲自审批通过,并附注:“增设‘罪与声’分类,收录所有施害者的忏悔录音。正义不仅是惩罚,更是让黑暗也有机会发声。”
此事引发巨大争议。反对者称其为“情感纵容主义”,甚至有人寄来恐吓信,警告他“别让恶魔借忏悔洗白”。
但他置之不理。
一个月后,一名受害老人的女儿来到甘肃墓园。她在“罪与声”区找到那段录音,听完后站了很久,最终在留言簿写下:
>“我一直恨他。可今天我才明白,他也曾是个会对着母亲视频哭鼻子的儿子。这让我更痛了,但也让我终于能睡着觉。原来恨一个人,也可以带着一点悲悯。”
这句话被刻上了青铜钟的内壁。
春天来临时,“破茧之声”课程推广至全国两千所中小学。与此同时,境外反向舔狗算法再次升级,开始模拟“虚假共情网络”??制造百万个虚拟账号,专门回应弱势群体的求助帖,用极其温柔的语言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否定。例如:
-对失业青年说:“全世界都不懂你的辛苦,不如去山里静静吧,那里没人会嘲笑你。”
-对产后抑郁妈妈低语:“孩子哭得太久,一定是怨你不够好。解脱对大家都好。”
这些话术隐蔽至极,连AI都难以识别。直到一名高中生在匿名热线中提到:“有个网友天天陪我说话,可每次我说想活下去,他就变得冷淡……”
江辰立即下令启动“情感雷达”系统??通过分析语言节奏、情感密度、反馈延迟等维度,绘制“真伪共情指数图”。凡是长期提供“有条件陪伴”的账号,无论真人还是AI,一律标记封禁。
同时,他在全国发起“反向守护行动”:鼓励健康人群主动联系身边可能陷入困境的人,不说劝解,只说一句:“我最近常想起你,就想打个电话。”
结果令人震撼。短短两周,超过四千万通“无目的问候”被拨出。其中一通来自新疆戍边战士,打给了半年前在火车站帮他提行李的老大爷;另一通是北京白领打给十年前补习班老师,只为了说一句:“您当年骂我懒,但我现在挺努力的。”
最感人的一例发生在深圳。一位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女孩连续七天接到陌生来电,对方从不说话,只是轻轻呼吸。她本想报警,却鬼使神差录下一段话回传:“如果你也在熬,请记得呼吸本身就是在坚持。”
第二天,她收到一张照片:海边悬崖边摆着两瓶药,已被沙土掩埋一半。配文只有一句:“今天,我选择多吸一口空气。”
江辰看到案例报告时,正在审核“情感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他提笔加入一条新规:“候选人须完成至少一百小时的沉默陪伴实践,且不得以任何形式索取感谢。”
夏末,首所“生命回响学校”在成都挂牌。校园没有教室,只有三百六十个隔音小屋,形如贝壳。学生不分年龄,课程包括:
-《如何哭泣而不羞愧》
-《练习说“我不爱你了”》
-《给未来的陌生人写一封不必寄出的信》
-《聆听他人痛苦时不急于拯救》
开学第一课,校长(由那位曾参与“归心会”的心理学家担任)播放了一段音频??汶川地震废墟下,一名被困女孩用手机录下的最后十分钟。她先是尖叫,然后平静下来,轻声说:“妈妈,我可能见不到你了。但我今天数学考了满分哦。班里同学都夸我聪明……你要记得吃胃药……还有,门前那棵桃树开花了吗?替我看看。”
音频结束,全场寂静。
校长开口:“今天我们不教坚强,只学脆弱。因为唯有承认自己不堪一击,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不可摧毁。”
那天晚上,江辰独自前往苏婷墓前。他带了一台新录音机,按下录制键:
>“今天学校开学了。有个学生问我:如果没人记得我说过什么,那我还存在吗?我想了很久,告诉他:只要你曾真心说过一句话,宇宙就会为你震动一次。科学家说那是磁场波动,我说,那是爱的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