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 睡吧(第1页)
洗完澡,江辰同志看着大床上熟睡的温香软玉,裹着浴袍,轻手轻脚,慢慢的走向大床。
尽管他的动作已经足够轻微,可挪上床的时候,还是惊醒了对方。
“怎么这么晚……”
李姝蕊的嗓音还掺杂着迷。。。
夜深了,守音员值班室的灯还亮着。江辰坐在监控大屏前,十指交叉搁在膝上,目光落在第十七号接线间??那里正进行一场持续五小时三十八分钟的通话。电话那头是个男人,声音沙哑得几乎不成调,断断续续说着二十年前亲手拔掉父亲呼吸机的事。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连妻子都不知道。而此刻,他一遍遍重复:“我听见他最后说‘别怕’,可我还是怕了一辈子。”
耳机里,接线员始终没有打断,只在每一次停顿后轻声回应:“我在听,我相信你。”
江辰轻轻闭眼。他知道,这不是治疗,也不是救赎,而是一种古老仪式的现代回响??一个人把灵魂剖开,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只为确认:这世上还有地方容得下不堪。
凌晨两点,通话结束。系统自动生成匿名报告,标记为“高危释放型倾诉”,建议后续跟踪。但江辰点了删除。有些话一旦被记录,就会变成负担;而真正的倾听,是让它走完最后一程,然后悄然消散。
他起身走到窗边,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悬。远处高楼LED屏滚动播放公益广告:“你说过的话,不会消失。”画面中是一位聋哑女孩用手语讲述母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写下的字:“对不起,没能多陪你几年。”字迹歪斜,却被人用金漆拓印,永久镌刻在杭州某座声音墓园的小径旁。
手机震动。林晓雯发来消息:“云南边境发现新型情感病毒样本,伪装成儿童睡前故事包,在留守儿童群组中传播。内容是‘如果你梦见爸妈回来接你,那是他们在怪你不够乖’。”
江辰回复:“启动‘童话清道夫’计划,调派心理免疫小组南下。告诉孩子们:梦不是惩罚,是思念长出的翅膀。”
发完信息,他打开个人录音档案,翻到编号【007】的文件??那是苏婷生前最后一次心理咨询录音。她当时笑着说:“我其实不怕死,只是遗憾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听过别人说话。”如今这段音频已成为全国守音员入职必修课的第一节,标题叫《如何成为一个容器》。
第二天清晨,国务院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题是“情感基建二期工程推进方案”。江辰提交了三项新提案。
第一项:“记忆移植计划”??允许临终者将其一段真实语音植入公共数据库,并设定触发条件。例如,当某个亲人多年未登录系统时,自动发送一句预录语音:“我知道你忙,但我一直都在想你。”或当某地遭遇灾难时,播放百年前灾民遗言形成精神共鸣链,唤醒群体韧性。
“这不是打扰亡者安宁,”江辰解释,“而是让死亡不再是对话的终点。我们常说‘节哀顺变’,可谁规定悲伤必须改变?有些人,需要的不是放下,而是延续。”
第二项:“共情盲区测绘工程”??联合气象、交通、电力等大数据平台,建立“社会情绪热力图”。通过分析停电区域投诉率、雨天离婚登记数、寒潮期间独居老人用电量骤降等情况,精准定位“情感荒漠带”,提前部署移动声音驿站车。
“痛苦是有地理坐标的。”他说,“当我们能在暴雪来临前三小时预测哪个村庄会有老人冻死在屋里,我们就该学会在绝望发生前,把一句话送到他耳边。”
第三项最惊人:“全民沉默日立法建议”。
每年清明设为法定“沉默纪念日”,全国暂停所有娱乐直播、广告推送、社交热搜。二十四小时内,只允许发布未经剪辑的真实录音:哭声、喘息、咳嗽、脚步声、风吹树叶……任何非表演性声音皆可上传。政府机构关闭发言通道,由民众用纯粹的声音构建一日国度。
“我们要练习不说服、不安慰、不评判。”江辰望着台下官员,“就像婴儿第一次听见世界那样去听。那天没有点赞,没有转发,只有十万座声音墓园同步播放同一段空白磁带??那是给所有说不出口的话留出的空间。”
会议持续八小时,最终三项提案全部纳入试点规划。
一周后,江辰亲赴贵州试点“沉默日”模拟演练。山村小学教室里,十二个孩子围坐一圈,每人面前放着一部老式录音机。老师按下播放键,传出一段来自青海高原的风声,夹杂着牧羊犬吠和藏童哼唱的不成调儿歌。
“你们听到什么?”老师问。
“像奶奶烧火做饭的声音。”一个男孩说。
“我觉得是有人在哭。”小女孩低头搓着手。
“不对,”最瘦弱的孩子忽然抬头,“这是自由。”
全场静默。
江辰站在窗外,眼眶发热。他知道,这些孩子将来或许仍会遭遇背叛、贫穷、病痛,但他们已学会一件事:不必立刻理解每一个声音,只要允许它存在。
返程途中,直升机突遇雷暴迫降山谷。通讯中断,燃油仅够维持加热系统六小时。同行的技术员开始恐慌,反复念叨:“我老婆怀孕三个月,我不能死在这里……”
江辰默默取出随身录音笔,开启循环播放功能。里面是一段普通至极的日常录音??早晨厨房水龙头滴答声,煎蛋滋啦作响,女人打着哈欠说:“今天记得带伞啊,预报有雨。”接着是孩子揉着眼睛喊爸爸,拖鞋啪嗒啪嗒跑过地板。
“这是我三年前录的。”江辰轻声说,“那天我迟到了,因为舍不得关掉录音。现在想想,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不过是平凡生活的底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