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1章 代善 阿耶就是个躺赢狗我才是八旗战神(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与此同时,南京国子监内,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教习徐孚远召集数十名门生密议于藏书楼。烛光摇曳中,他展开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十余处红点。“诸位,北京那边已经彻底疯了。废避讳、开内阁、设擂台……这是要把读书人踩在脚下!我们不能再忍。”

一名学子愤然道:“朝廷夺我话语权,毁我清议传统,还逼我们公开讲学,让贩夫走卒也能质问儒生!此风若长,斯文扫地矣!”

徐孚远点头:“所以,我们必须反击。我已经联络了苏州、松江、杭州三地书院,拟定了一份《正学疏》,痛陈新政之弊,呼吁恢复祖制。只要这份奏疏能在《京报》上刊登,必能激起天下士林共鸣。”

“可陛下不准批评新政啊。”

“他不准吗?”徐孚远嘴角浮现一丝诡笑,“他只是说‘允许直呼皇帝姓名’,可没说不能批评政策。我们以学术讨论之名,行讽喻规劝之实,看他如何应对。”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众人慌忙收起地图,却见一名灰袍老仆推门而入,递上一封密信。徐孚远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信中只有八字:“风起五台,慎言南都。”

落款是一个小小的莲花印记。

徐孚远盯着那枚印痕,良久未语。终于,他将信投入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喃喃道:“原来……他们真的还活着。”

千里之外的厦门岛上,郑成功站在海岸礁石之上,眺望远方海平线。海风吹拂着他黑色披风,猎猎作响。身后,三千将士静静伫立,铠甲鲜明,刀枪如林。

一名副将上前禀报:“将军,卢大人派来的使者已在厅中等候多时,带来陛下手谕。”

郑成功微微颔首,转身步入帅府。

卢象升的使者跪拜行礼,呈上一道密旨。郑成功展开细读,眼中精光闪动。旨意中,朱由检正式授予他“镇海大将军”衔,赐尚方宝剑,允其组建独立水师,自征商税,但须每年向户部报备账目,并接受工部舰船监造标准。

更重要的是,旨中写道:“尔父虽降,然其志在割据,非纯臣也。朕信汝忠贞,故托东南海防于汝一人。望汝不负所望,使大明船旗重耀四海。”

郑成功读罢,久久不语。

使者小心翼翼问道:“将军可愿接旨?”

郑成功抬起头,目光如炬:“我接的不是这道旨,而是这份信任。”

他转身望向窗外波澜壮阔的大海,朗声道:“传令全军:自即日起,整训舰队,招募渔民水手,重建造船工坊。我们要造的不只是战船,而是通往世界的桥梁!”

数日后,第一艘新型福船下水。长达六十丈,配备二十四门红夷大炮,甲板宽阔可容百人操练。船首雕刻一条腾云巨龙,龙口衔珠,象征“取珠还国”。

消息传至京城,朱由检抚掌大笑:“好!这才是朕要的海军!”

他当即下令工部加大投入,三年内建造五十艘同级战舰,并在福建、广东、浙江设立三大海军学堂,选拔少年才俊学习航海、算学、火器制造。

然而,就在海军计划如火如荼推进之际,北方边境再传警讯。

阿巴泰并未如传言退守黑龙江,反而在科尔沁草原集结残部,联合察哈尔一部叛将,悄然南下。探马急报:敌骑已达喜峰口外二十里,前锋已焚毁两座驿站。

朱由检闻讯,立即召开紧急军议。

“孙传庭何在?”

“回陛下,孙总督正率军驻防宣府,距喜峰口约两日路程。”

“传令,命其火速驰援。另调卢象升部玄甲军五千,由居庸关出击,形成夹击之势。”

兵部尚书犹豫道:“陛下,卢将军主力尚在南方整顿水师,若抽调过多兵力北上,恐影响东南防务……”

“不必多言。”朱由检打断,“郑成功足以镇守海疆。此刻北方才是心腹之患。传朕口谕:此次作战,目标不是击退,而是全歼。朕要让他们知道,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只要敢犯大明,必诛无赦!”

三日后,雪夜奇袭。

孙传庭利用地形设伏,诱敌深入山谷,突然引爆预先埋设的地雷阵。数百斤火药轰然炸响,滚石塌方封锁出口。清军顿时陷入混乱。卢象升率玄甲军从侧翼突入,铁蹄踏雪,长枪如林。

激战至黎明,阿巴泰重伤被俘,押送京师。朱由检亲临午门受俘,当众宣布:“此人背叛盟约,背信弃义,本应凌迟示众。然念其曾为一方雄主,特赐自尽,以全其尊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