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体诗名篇导读(第5页)
(21)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战车,即下文的戎车。
(22)戎车:战车。既驾:已经把马系好。
(23)四牡:四匹公马。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24)岂敢定居:哪里敢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
(25)一月三捷:一个月就打了三次胜仗,意指战事频繁。
(26)骙骙(kuí):马强壮貌。
(27)腓(fēi):庇护。依:指乘坐。小人:兵士。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倚靠车身来掩护自己。
(28)翼翼:行列整齐貌。
(29)弭(mǐ):弓末的弯曲处。鱼服:鲛鱼皮制的箭袋。
(30)戒:戒备。
(31)孔:很。棘:同“亟”。
(32)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33)思:语末助词。霏霏(fē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34)迟迟:缓慢的样子。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饱尝羁旅行役、思家念亲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乡途中的所思所想。
本篇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第四章以棠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颖奇特。前三章重章叠唱,“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今日生还两种特定时刻的景与情,对比强烈,奇崛突兀,意味深远,历来是《诗经》广为传诵的名句。
【辑评】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此遣戍役之诗。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故为其自言,而以采薇起兴。曰“采薇采薇”,则“薇亦作止”矣;“曰归曰归”,则“岁亦莫止”矣。然凡此所以使我舍其室家而不暇启居者,非上之人固为是以苦我也,直以猃狁侵凌之故,有所不得已而然耳。盖叙其勤苦悲伤之情,而又风以义也。
——宋·朱熹《诗集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小序》《集传》皆以为遣戍役而代其自言之作。唯姚氏谓戍役还归诗也,盖以诗中明言“曰归曰归”及“今我来思”等语,皆既归之词,非方遣所能逆料者也。愚谓曰归、岁暮可以预计,而柳往、雪来,断非逆睹。使当前好景亦可代言,则景必不真;景不真,诗亦何能动人乎?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春往冬来,有何意味?
——清·刘熙载《艺概》
【相关资料】
张永鑫:《匀称和谐典雅庄重——〈诗经·小雅·采薇〉的形式美》,《名作欣赏》1989年第5期。
赵立生:《〈诗经·小雅·采薇〉末章四句“以乐景写哀”说质疑》,《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于爱成:《〈采薇〉重读:经典解构与身体叙事》,《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5期。
短歌行·其一①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②。慨当以慷③,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⑤。但为君故,沉吟至今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⑦。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⑨,枉用相存⑩。契阔谈宴⑾,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⑿,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⒁。
【注释】
①短歌行: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平调曲》,一般于宴饮时演唱。
②去日:过去的岁月。苦多:恨多。苦,极言时光易逝的哀切之感。
③慨当以慷:慨而且慷,即慷慨,指的是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悲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