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节 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生活空间狭窄

狭窄的生活空间塑造出狭窄的心胸。目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父母呵护较多,在狭小单调的生活空间里,他们缺乏和同龄小伙伴的群体嬉戏、游玩,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学习的机会,他们独占玩具、糖果,还有父母的宠爱。缺乏社会生活的历练,整天生活在作业、练习、书本之中,长此以往,眼界狭窄,个性偏激,心胸狭隘,人情冷漠,心情抑郁,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失衡心态又极易造成“意识狭窄”,出现狭隘的思维。

(三)狭隘的矫正

1。眼光放远,心胸拓宽

“小心眼”的人要把眼光从个人小圈子走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尝试摆脱以“我”为中心的态度和思维模式,从他人的角度去看世界,设身处地去理解、体会他人的言行、态度。做到“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2。丰富生活,培养多方兴趣

心胸狭隘的人要参加丰富健康的课外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爱好,陶冶高雅的生活情操。一个努力学习、知识渊博、经历丰富的青年就能高瞻远瞩,放眼看四方,不会固守狭隘的偏见。

3。扩大交际,加深了解

心胸狭隘的人要扩大交际面,与他人坦诚相见,深入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彼此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三、嫉妒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复杂的情绪、情感。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情感。巴尔扎克在谈到嫉妒的危害时指出:“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正如黑格尔一语道破其本质:“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心理卫生学认为,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嫉妒者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心情沮丧、精神萎靡,容不得别人一点,人际关系不和,结果必然是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妨碍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古往今来,凡嫉妒心强者都没有好的结局。

(一)嫉妒的特点

嫉妒有以下几个特点。

1。潜隐性

嫉妒潜隐在许多人经历的许多事件上,表现为一个人表面上,甚至内心里不承认自己在某些事件上存在着嫉妒感,并且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掩盖这种嫉妒。比如,甲和乙都想进一个优秀的学校,甲进去了,乙没有进去,可能乙心里不悦,酸溜溜的,可表面上还说:“祝贺你。”

2。对等性

对等性是指嫉妒总是产生在与自己性别、年龄、文化、地位、职务相类似而状况发生变化的人群身上,或者说,嫉妒一般是在对等的圈子里有差异时产生的。奥巴马当选总统我们不会嫉妒他。但是你班上一个和你条件、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被评为“三好生”,而你却落榜了,你便容易产生不愉快、怨恨的嫉妒情绪。

3。行为性

嫉妒是一种情感体验,往往导致嫉妒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自爱、自强、自奋的(积极型的嫉妒),但是更多地具有程度不同的破坏性(消极型的嫉妒)。

嫉妒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积极型的嫉妒往往采取发奋、竞争的办法赶上或超过对方;而消极型的嫉妒则采取诋毁、中伤、怨恨对方的方式,自己则在沮丧、郁闷中停滞不前。消极型嫉妒是对他人处于优势的不悦的感情,是不正当的心理。但是这种卑下的心理一旦被自己察觉,自觉地端正态度,可以转变为积极嫉妒,使人做出积极的行动。

(二)嫉妒产生的原因

中小学生产生嫉妒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因为学习竞争受挫;有的是因为教师对他人表扬或班干部竞争失利;有的是因为友谊的丧失或转移;有的是因为容貌、身材欠佳……一般来说,争强好胜、虚荣心强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因为嫉妒有对象,会造成嫉妒对象的不悦和痛苦,所以嫉妒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为此我们一定要预防、矫正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令人嫌弃,往往不少少年朋友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嫉妒心理。嫉妒对嫉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德国心理学家梅赫德指出,大部分嫉妒者都会出现一些心身疾病,如胃病、背痛等。

(三)嫉妒的矫正

1。树立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

矫正嫉妒心理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因为嫉妒的心理品质是受理想、信念、世界观制约的。培根说,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嫉妒别人的。确实,面对别人的成绩,与其嫉妒他人,妄图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倒不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甘落后,奋起直追,通过加倍的努力来缩小彼此间的差距。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把时间精力花在小事情上,因为小事使他们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如果一个人对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做出小题大做的反应,这种偏离就产生了。

2。要锻炼意志,增强耐挫折力

矫正嫉妒心理还要通过意志力锻炼,提高自己面对挫折的承受力。要使学生懂得,不服输,不甘落后,固然是人进步的动力,但是一个人限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事事在人前,样样不输,却是不可能的。要增强挫折耐受力,当别人比自己强时,要想“你行,我也行。”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融洽了人际关系,又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3。升华到学习、工作上

当遇到他人比自己强的挫折境遇而产生嫉妒心理时,要变消极嫉妒为积极嫉妒——把主要精力升华到学习、工作上,使嫉妒心理得到自我调控、缓解以至消失。

四、敌对

(一)敌对的表现

敌对首先表现为情绪不满,伺机报复破坏。敌对是一个人遭受到挫折引起强烈的不满情绪,进一步表现出来反抗的态度。有敌对倾向的中小学生往往把教师、家长、同学的善意的态度看成恶意的。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伺机报复破坏。其次,敌对还表现为盲目否认、拒绝他人。一般具有敌对情绪的人,往往同时也具有偏激性格。他们盲目地否认他人的一切认识,拒绝他人的关心、帮助。例如,男生小刘的父亲说小刘“脑后有反骨”,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对别人说的任何话,都从相反的方面去想,对别人存有戒心,猜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正像他所说的:“我这个人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母亲,都抱着怀疑态度”。正因为此,他看谁都不顺眼,谁的话都不爱听。看不惯就要顶牛、发脾气,经常顶撞父母、老师和同学。

(二)敌对产生的原因

敌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教育不当。父母把“棒打出孝子”奉为教育孩子的信条,一贯打骂孩子,使孩子由屈从暴力进而信奉暴力。二是不懂少年心理。有些家长、教师不懂得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理解他们的需要,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激化和加强了矛盾和冲突。三是心理不成熟。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特点,使他们看问题时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表明自己坚强勇敢和不屈不挠,是一种英雄行为,等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