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步骤与方法(第3页)
(四)神经系统的检查
1。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检查
(1)卧倒—直立试验。让受试者卧床休息3分钟后,测1分钟的心率,然后站立,再测1分钟的心率,比较前后两次的心率。正常时心率数每分钟增加12~18次,若超过正常值,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若增加次数在6次以下,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2)直立—卧倒试验。测受试者安静时1分钟的心率,然后让受试者缓慢躺下,15秒后再测1分钟的心率,比较前后两次的心率。正常时心率数每分钟减少6~10次。若超过正常值,表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2。视、听、味觉及体表感觉神经功能检查
(1)视神经检查。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等。
(2)听觉神经检查。听觉神经检查包括一般听觉神经检查、空气传导检查、骨传导检查等。
(3)味觉检查。味觉检查包括对酸、甜、苦、咸等味觉的检查。
(4)皮肤感觉检查。皮肤感觉检查包括对皮肤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等浅感觉的检查。
3。反射
(1)浅层反射。浅层反射是刺激皮肤或黏膜而引起的反射。常用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足趾反射等。
(2)深层反射。常用的深层反射有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4。神经肌肉功能检查
神经肌肉功能检查在康复医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坐位平衡、移动平衡、站立平衡、日常生活技巧、步行检查等。
(五)其他系统功能的检查
其他系统功能的检查有: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代谢功能检查等。
(六)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是评定心脏功能、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的主要方法和重要依据。运动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检查的目的和被检查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最常用的运动试验是用逐级递增运动负荷的方法测定,测定时采用活动平板(跑台)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简称GXT),是指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一定运动强度的一种运动耐力试验。
运动试验的应用范围
(1)为制订体能锻炼提供依据:运动试验能为制订体能锻炼提供定量的依据。进行运动试验,能提高在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安全性。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运动试验(用心电图监测)是目前最有意义的诊断冠心病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其敏感性可高达60%~80%。
(3)评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心瓣膜疾病的功能:运动试验(用心电图监测)可作为半定量指标用于评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运动试验可用来评定心瓣膜疾病的功能。
(4)评定心脏的功能状况:运动试验是评定心脏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5)评定体力活动能力:运动试验可用于评定体力活动的能力。
(6)发现运动诱发的潜在的心律失常:运动试验可用于发现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其检出率比安静时的检查高16倍。
三、体能测验
体能测验必须是运动负荷试验无异常的人才能进行。体能测验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的测验。
(一)力量测验
卧推,单杠引体向上(反握),直腿拉拉力计(立姿或坐姿),俯卧撑,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俯卧挺身(测次数)、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助跑起跳摸高,哑铃飞鸟,负重蹲起,负重半蹲起,握力计握力等。
(二)速度测验
原地摆臂(10秒、20秒计数),原地高抬腿跑(5秒、10秒、20秒计数),起跑30m计时,行进间跑20m或30m计量。
(三)耐力测验(12分钟跑)
为了保证12分钟跑测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进行12分钟跑测验前,应先进行6周的准备练习。每周练习的次数为1~3次,练习的内容可参考库珀介绍的锻炼计划,即分4个阶段进行以下练习:12分钟以快走为主,中间穿插慢跑;12分钟步行与慢跑交替;12分钟慢跑;12分钟按测验要求尽力跑。
四、状态诊断
学生体能状态诊断是基于对学生的一般调查、身体机能检查和学生体能测验基础之上进行的。状态诊断可为体能锻炼提供基本依据,同时又可及时检查、评定锻炼工作的效果,是制订体能锻炼计划和实施体能锻炼的重要依据。
1。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
(1)形态:长度或高度、围度、身体成分、体形类别等。
(2)机能: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分泌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