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可以更离谱点(第1页)
张远跟随小姐姐镜头来到一楼,还绕到阳台附近。
镜头往上看,正是小姐姐位于3楼的阳台位置。
“拍摄下地面,给我看看。”
张远对这小姐姐吩咐,他反正不信那么多猫粮凭空没了。
而这个。。。
我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海风把我的头发吹得凌乱。那声哽咽的笑在我耳机里回荡了整整三遍,我才敢相信??不是幻觉,不是系统错误,是真真切切的一次回应。一个被困在黑暗里的灵魂,终于伸出手,碰到了我们抛出的声音绳索。
我颤抖着点开“避雷针”的主页。他依旧没有头像,也没有简介,只有一条上传记录:《R-002》,标题为空,时长1分秒。音频波形图上,前半段是压抑的呼吸,后半段突然多了一丝极微弱的金属摩擦声,像是铁链被拖动了一小段距离。
我把音频导入分析软件,放大背景噪声。阿光说得对,那个电流嗡鸣还在,频率稳定,说明录音地点没变??疗养院地下配电房仍在运行。而这一次,我在第63秒处捕捉到一段几乎被淹没的低语,经过降噪处理后,终于听清:
“名单……藏在锅炉房第三根管道后面……他们烧过很多东西……但纸没烧完。”
我猛地站起身,浪花打湿了我的裤脚也浑然不觉。锅炉房?那地方早就断电多年,怎么可能还有人活动?除非……有人偷偷恢复了部分供电,维持基本生存。
我立刻拨通林医生的电话。她听完录音,沉默良久:“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护工说的是真的,那疗养院所谓的‘病人转移’根本就是一场掩盖。他们不是被送去康复中心,而是……消失了。”
“周野呢?”我问,“他是怎么逃出来的?”
“他不是逃出来的。”林医生声音压得很低,“他是被‘选中’放出来的。作为样本,证明机构改革成功。可其他人……那些无法配合、不愿签字的人,就被留下来了。”
我握紧手机,指甲掐进掌心。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救赎”,不过是精心设计的表演。而真正的深渊,从未曝光。
凌晨两点,我召集陈默、晓雨和小舟,在工作室召开紧急会议。墙上投影着疗养院的老平面图,是我们从档案馆翻出来的。锅炉房位于地下一层西侧,与配电房相邻,有独立通风井,理论上可以维持长期隐蔽生存。
“我们必须进去。”我说,“不是报警,不是等官方调查。他们已经拖了太久。现在有人在用声音求救,我们就得用声音回应??直接回应。”
陈默点头:“我可以改装一套便携式声波探测仪,能通过墙体捕捉心跳和呼吸频率。如果我们能确认里面还有活人,就能反向定位他们的位置。”
晓雨打开她的触声装置数据库:“我这里有低频震动反馈系统,可以模拟摩斯密码敲击节奏。万一‘避雷针’还能听见外面的声音,我们就能和他建立联系。”
小舟则黑进了市能源局的监控系统:“最近三个月,疗养院确实有过几次短暂用电记录,集中在深夜。供电公司以为是线路故障,没人深究。但用电量……足够支撑照明、供水净化,甚至一台小型制氧机。”
我们分工明确:陈默负责技术装备,晓雨设计沟通信号,小舟监控外围动态,我带队进入。
行动定在第四天夜里,月相晦暗,适合潜行。
出发前,我做了一件事??将《共响》的原始母带刻录成一张黑胶唱片,装进防水箱。这是我们的信物,也是宣言。如果真的有人还在那里,我要让他们知道:你们的声音早已被听见,从未被遗忘。
那晚,风很静。
我们五人驾车抵达疗养院外围,距离封禁区三百米处下车。荒草齐膝,铁门锈蚀断裂,警戒线早已褪色飘散。摄像头全部损坏,只有几盏应急灯在楼道深处幽幽亮着,像未闭的眼睛。
陈默打开声波仪,屏息调试。仪器显示,地下区域存在规律性呼吸信号??至少三人,分布在锅炉房与配电房之间。
“有人活着。”他低声说。
我们戴上夜视镜,沿排水渠潜入建筑内部。楼梯塌陷严重,只能从货运电梯井攀爬而下。空气潮湿发霉,混杂着机油和某种腐烂植物的气息。走到地下一层时,忽然听到一声极轻的“咔哒”??正是录音里出现过的快门声。
我停下脚步,对着墙壁轻敲三下长、两下短:摩斯密码的“安全”。
三秒后,墙内传来回应:两短一长??“收到”。
我的心跳几乎停住。这不是幻觉,不是回音。是真实的互动。
我们继续靠近锅炉房,在第三根管道后方的夹层中,发现了一个被撬开的金属暗格。里面塞着一叠焦黑残缺的纸页,边缘卷曲,显然曾经历焚烧。我小心展开其中一页,上面依稀可见打印字体:
>**转移人员名单(非自愿)**
>姓名:赵文娟,年龄:42,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去向:未知
>姓名:黄志国,年龄:58,诊断:抑郁症伴妄想,去向:未知
>姓名:林小满,年龄:19,诊断:自闭谱系,去向:未知
>……
>备注:实验组B成员,禁止对外联络,定期评估忠诚度。
纸张末尾盖着一个红色印章:**“心灵重塑计划?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