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2章 别给他开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位身材壮实的父亲皱眉:“这算啥训练?我又不是小孩!”

李念微笑:“张建国先生,您儿子今年十四岁,过去一年因‘情绪不稳定’被停课三次。校方记录显示,他曾在作文里写道:‘我爸打我是为我好,可为什么每次我都想死?’”

全场寂静。

那位父亲脸色骤变,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开口。

活动开始后,混乱迅速浮现。

有母亲想提醒孩子添衣,却发现无法出声,只能焦急地写字条递过去,却被“孩子”冷漠收下又塞进书包角落;

一位父亲在“课堂批评”环节被模拟老师厉声训斥:“你怎么这么笨?别人能考九十五,你就不能?”他涨红了脸,手中铅笔折断两次,最终在纸上狠狠写下:“我不是笨,我只是害怕失败会让你们失望。”

最令人动容的是初三女生小雅的母亲。她在“家庭晚餐”场景中看到“女儿”默默扒饭、全程低头的样子,突然失控般扑上前抱住“孩子”,泪流满面:“妈错了……妈从来不知道你吃得这么苦。”

午休时,李念巡视各教室。一间空荡的美术室里,一名中年男子正伏案作画。他画的是一个小男孩蜷缩在墙角,头顶悬着一把巨大的秤,秤盘一边堆满试卷,另一边写着“爱”。男孩的眼泪滴落在地上,变成了锁链。

李念轻声问:“这是您儿子?”

男人点头,声音沙哑:“他去年自残住院,医生说是重度抑郁。我和他妈到现在还不敢相信……我们供他吃穿,成绩也算中等,怎么就……”

“因为他觉得,只有痛苦才能被看见。”李念说,“快乐太平常了,优秀太理所当然了,反而受伤的时候,你们才会放下手机,真正看他一眼。”

男人怔住,继而掩面痛哭。

当天傍晚,所有作品与文字汇总展出。一面长廊墙上贴满了父母写下的新认知:

>“原来沉默不是乖,是绝望。”

>“我以为吼两句就能让他振作,其实是在把他推远。”

>“他说‘没事’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而在另一侧,孩子们匿名写下反馈:

>“如果爸妈能早点这样看我,也许我就不用吞下那些药片。”

>“我希望他们知道,我不是不想笑,而是怕一笑,眼泪就会掉下来。”

>“我偷拿家里钱去网吧,只因为那里有人叫我名字,而不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散场前,李念播放了一段音频??由AI合成的一位“理想倾听者”的声音,平稳、包容、无评判:

>“我在听。

>不管你说的是愤怒、委屈、羞耻还是恐惧。

>我不会打断你,不会嘲笑你,不会转身离开。

>即使全世界否定你,我也愿意相信:你的感受,真实且重要。”

灯光渐暗,许多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出礼堂,步伐缓慢却靠近了几分。

一周后,阿木抵达齐齐哈尔。寒风刺骨,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周晓舟已在约定地点等候??瘦高少年,戴着毛线帽,鼻尖冻得通红。他带来一个铁皮盒,里面整齐码放着手写信件、草图设计稿,以及一段录音。

“这是我跟他最后的对话。”周晓舟低声说,“那天放学路上,他问我:‘如果一个人心里全是黑的,还能被救吗?’我说:‘当然能,只要有人愿意伸出手。’可第二天他就没来上学……警察说他在河边坐了一整夜,最后走不动了,倒在雪地里。”

阿木接过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稚嫩却沉重的声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