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0章 这热闹算我一个(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南方精神病院来电,称盲童巡展圆满结束,孩子们集体创作了一首诗,由老师代笔记录:

>“我们看不见世界,

>但世界听见了我们。

>原来被听见,就是光。”

北京那位推行“倾听课”的校长发来视频,画面中一群高中生正在排练话剧,剧本改编自真实录音案例。台下坐着几位家长,全程红着眼眶。

而在贵阳数据中心,AI系统悄然更新了共情网络拓扑图。最新数据显示,“情感传导效率”提升至历史峰值,人际信任指数突破18%,校园霸凌举报量持续攀升,但伴随而来的是干预成功率高达76%。

与此同时,那封编号【R-001】的恐吓信也有了后续??寄信人的IP地址追踪结果显示,来自华北某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室。李念立即联系当地教育局,派人介入调查。三天后,一名长期遭受校园冷暴力的高三女生被发现蜷缩在心理咨询室角落,手腕上有割痕,身边散落着几十张写满“没人会在意我死了吗”的纸条。

她被紧急送医救治。康复期间,她收到了一条匿名语音,只有短短一句:

>“我在意。

>所以请你,再撑一天。”

后来才知道,那是当初写恐吓信的人??她的班主任。这位中年男教师一直坚信“苦难锻造强者”,严禁学生抱怨,压制情绪表达。直到女儿因抑郁休学,他才在深夜翻看她的日记,看到一页页“爸爸说我矫情”“我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最终崩溃,在绝望中写下那封极端言论的信,却又鬼使神差地寄往“声音邮局”。

如今,他主动申请成为“教师倾听能力培训”首批学员,并提交了一份改革提案:在全校设立“沉默日”,每月一天,师生皆不得使用评判性语言,只能通过绘画、音乐或录音表达内心。

李念看完报告,久久无言。她打开电脑,在内部简报中写下一段话:

>“改变从来不是由完美之人推动的。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那些曾亲手筑墙,

>却最终选择拆墙的人。”

春天来临之际,“耳朵联盟”正式升级为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李念参与起草《全球情感表达权倡议书》,首次将“被倾听的权利”列为基本人权之一。

而在云南小镇,那座曾响起神秘铃声的电话亭被永久保留,更名为“Ω-回声亭”。当地政府将其列为文化地标,并在周围建成一座小型纪念馆,陈列历年来的代表性录音文字稿、手绘信件与志愿者日记。

开馆当天,一个小女孩牵着母亲的手走进来。她指着墙上一幅画问:“妈妈,这个姐姐为什么要哭啊?”

画中是那个曾在村小操场上哭泣的小男孩,如今已长成少年,正站在舞台上唱歌。

母亲蹲下身,轻声说:“因为她终于可以说出来了。有时候,哭不是软弱,是勇敢的开始。”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跑向展厅尽头的互动区。那里有一排老式电话,听筒悬挂着,旁边提示:

>**你想对谁说什么?

>拿起电话,我们会替你保存。**

她踮起脚,拿起一个粉色听筒,小声说:

“爸爸,今天我考了满分。老师夸我声音很好听。你要是在天上,也能听见吗?”

话音落下,不远处的音响系统忽然自动播放了一段音频??正是三年前那个深夜,李念接到的第一个来电女孩的声音:

>“我想把爸爸的漫画寄给你……可以吗?”

两个声音在空中交错,温柔地缠绕在一起。

馆外,春风拂过山岗,吹动树林簌簌作响。

某片叶子飘落,打了个旋,轻轻落在“Ω-回声亭”的屋顶上。

像一声轻轻的回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