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03(第7页)
[53]当一个人身上并没有特别的倾向强制规定其生活兴趣的方向时,一切为了生计所能做的日常工作,可以起到伏尔泰明智的忠告所提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能起的作用,要在有限的篇幅之内精确地探讨为力比多有效工作的意义是不可能的,强调工作的重要性,比使个体更紧密地同现实联系起来的任何其他生活技巧都具有更大的作用;他在工作中至少是和现实的一部分,即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可以说,工作的有价值,是因为工作和与工作相连的人类关系所提供的机会,大量地排放了力比多的部分冲动(自恋的、攻击性、甚至爱欲的冲动),正如因为工作对生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和在社会上存在是合理的一样。当维持生计的日常工作可以经过自由选择的时候,就是说,当人们通过升华作用,可以利用存在的倾向和保存其力量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结构上的原因而有比平常更强烈的本能冲动的时候,工作就提供了特别的满足。然而,作为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人类对工作的评价并不算太高。人们并不像追求其他满足的机会那样追求工作。大多数人只是迫于需要时才去工作,而且人类对工作的这种自然的反感就产生了最困难的社会问题。
[54][参见《对心理活动的两个原则的系统论述》(1911b)和《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23讲。]
[55]德文“Reiz”的意思是“刺激”、“迷人”或“吸引力”。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1905d)第1版中,以及对该书1914年版本中补加的一个脚注里(标准版,第7卷,第156页)做了同样的论证。
[56][这里借用腓特烈大帝(FredericktheGreat)的一句话:“在我的国家里,每一个人只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办事,就能得到拯救。”弗洛伊德不久以前在《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e)中引用了这句话。]
[57][弗洛伊德在他的《力比多类型》(1931a)一文中进一步发展了他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看法。]
[58][1931年增注]我觉得必须指出,在上述说明中所遗留下来的至少有一个漏洞。对人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不应该忽略自恋和对象力比多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基本上依靠自己的东西表示的意思是力比多的节省。
[59][两年以前,弗洛伊德在《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c)的前面几章以相当长的篇幅讨论了这个问题。]
[60][这个词的翻译,请参见《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的编者注。]
[61][参见《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前面第6页。]
[62]精神分析的材料虽然还不完全,不能对此加以明确的解释;但精神分析允许对人类成就的起源进行预测——听起来这是够荒唐的。在原始人接触到火时,他好像有了一种习惯,用“排尿灭火”来满足与火相关的“婴儿情欲”(infantiledesire)。我们现在所知的传说表明,原始人把向上喷出的“火舌”看作具有男性**的象征意义。“排尿灭火”——这个主题曾被英国作家斯威夫特(Swift)所著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Rabelais)所著小说《巨人传》中介绍过——因此它代表男人的一种性活动,一种在同性恋的竞争中性潜能的享受,第一个否认自己有这种欲望并节俭用火的人能够随身带着火种,用火来为自己服务,通过控制自己的性兴奋之火,他能够把作为一种自然力量的火制服。这个伟大的文明的胜利因而是对忍住不去满足本能的一种奖赏,而且就好像男人已把女人作为被他制服的火的守护者而放在炉边,因为女人的解剖特征使她不可能受这种欲望的**。令人惊异的是,精神分析的发现在野心(ambition)、火和尿道性欲(urethralerotism)之间的密切联系方面证明得是多么规则——[弗洛伊德早在《对“杜拉”的分析》[(1905e)1901]就指出了撒尿与火之间的联系,与野心的联系则指出较晚。在后来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生气及其控制》(1932a)的编者注中可找到全部参考文献。]
[63][原文是英文,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实际上在莎士比亚的原作中没有发现。但是,“大自然可怜的小不点儿”这几个字出现在乔治·威尔金斯(GeeWilkins)的小说《泰耶尔的佩里克斯王子的痛苦历险》中,这些话是佩里克斯对他刚出生的女儿说的。这本书是1608年印行的,恰好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发表之后,有人认为威尔金斯曾助过一臂之力。据说弗洛伊德并不熟悉这句话,对于它的出现,在乔治·布兰迪斯(GeBrandes)论莎士比亚的一部名著中,讨论佩里克斯的起源时做过解释,在弗洛伊德图书馆里有该书的一个德文译本(布兰迪斯,1896)。人们都知道他非常欣赏这位丹麦评论家(参阅琼斯,1957,第120页)。在他的《三个小匣子的主题》(1913年以后)的论文中也引用了同一本书。]
[64]修复术[或弥补术(prosthesis)]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人造的身体附属品,以补偿某一失去的或不适宜的部分,例如假牙或假肢。
[65][纳也纳郊区一些森林覆盖的小山。]
[66][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67][麦吉奥尔湖中的著名岛屿,在马伦戈战役之前几天,拿破仑曾访问过该岛。]
[68][参见《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c)。]
[69][参见《性格与肛欲》(1908b),琼斯(1918)和其他人对此也作出了很多贡献。]
[70][弗洛伊德已经提到了在“文明过程”中起某种作用的另外两种因素:性格形成和升华作用。]
[71][弗洛伊德在后面第122页和第139页以下又回到了作为一个“过程”的文明的问题。在他给爱因斯坦的公开信《为什么有战争?》中再次提到了它。]
[72]性过程中的有机体周期性确实在持续着,但它对心理的性兴奋的影响似乎已完全改变了。这种改变似乎是和嗅觉刺激的减少联系着的,月经过程是借助于嗅觉刺激而在男人的心理上产生性兴奋的。它们的作用,被视觉兴奋所代替,视觉兴奋能够永久地活动,而不像嗅觉刺激那样时断时续。月经的禁忌在这个“器质性压抑”中有它的起源,器质性压抑就像一个屏障隔断了已被超越的发展阶段:它的所有其他的动机可能是第二性的[参见达利(C。D。Daly),1927],当前一个文明时期的神变成下一个时期的魔鬼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在一个不同的水平上义重复了一遍。嗅觉刺激重要性的降低本身似乎就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结果,就是人类采取直立方法的结果。这样,以前曾被隐藏着的他的**就可以被看见了,因此需要加以保护,也使他产生了一种羞耻感。所以,人的直立姿势代表文明进化这一重大过程的开始,发展的链索就是在那时通过降低嗅觉刺激的重要性和月经期间的分离而由此前进的。到了视觉刺激处于首要地位的时代,**的显露,又进一步发展直到性兴奋成为经常的事和伴随着家庭的建立,于是就达到了人类文明的阈限。这只是一种理论的推测,但是,非常重要的是,用和人类同源的动物的发展过程做参照来仔细地检查是值得的。有一个社会因素在趋向清洁的文明冲动中起作用,这个社会因素是不会弄错的,后来的卫生学也认为是有道理的,但这些因素在得到人们的赏识之前,就表现出来了。这个趋向清洁的冲动起源于力求放弃使感知觉难以忍受的排泄物。我们知道,在幼儿当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排泄并没有引起儿童的反感,排泄物作为从他们自己的身体上分离下来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说是很宝贵的。对儿童的训练特别费劲;训练的目的是加快这种发展过程,这样一来排泄对儿童来说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就是令人厌恶的、可怕的和可鄙的。要不是这些排泄物注定会因为它们的强烈臭气超过人降生以来所受到的嗅觉刺激的话,这种价值的颠倒就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命运在一个人开始直立行走之后就比嗅觉刺激重要了。因此肛欲从一开始就附属于为文明打开通路的“器质性压抑”。在肛欲的进一步变化中十分活跃的这个社会因素的存在和这个事实一同起作用,即无论人类一切进化过程如何,他自己排泄物的气味对他来说还不是令人不快的,迄今只有别人的排泄物令他不快。例如一个不讲卫生的人——不除掉他的粪便——就会使别人很生气,他丝毫也不考虑别人。这是一个以最普遍、最强烈的辱骂为例的事实。假如狗不因它有两个特点而受到人们辱骂:首先,狗是嗅觉灵敏的动物而又从不厌恶排泄物;其次,狗并不为其**活动而感到羞耻,那么,人们竟会用他在动物界这个最忠实的朋友的名字来骂人就成为不可理解的了。[参见编者注,前面第60页以下,对弗洛伊德关于这个主题的观点的历史所做的一些说明]
[73][弗洛伊德在这里所说的“原始家庭”,他更经常地称之为“原始部落”(primalhorde);它和阿特金森(Atkinson)所谓的“巨大家庭”(ily)是相当的,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阿特金森。关于这一切,可参见标准版,第13卷,第142页以下。]
[74][德文“Recht”的意思既指“权利”(right),也指“法律”(law)。]
[75][这种补偿就是获得某种安全的措施,见第115页。]
[76]有一本小说,我很久以前就对它评价极高,这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作家,是英国人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hy)写的,他今天已获得了普遍的承认;这本小说叫《苹果树》,它以非常动人的、令人信服的方式表明,现代文明人的生活再也没有两个人之间简单的自然之爱的任何地盘了。
[77]以下的考虑将会支持上述观点。人也(和其他有机体一样)是一个有明确的两性素质(bisexualdisposition)的动物有机体。个体代表两个对称物各一半的融合,根据许多权威人士的观点,个体的一半纯粹是男性,另一半是女性。同样可能的是,每一半最初都是雌雄同体的,性是一个难以用心理学来评价的生物学事实,虽然它在心理生活中具有非凡的重要性。我们习惯上说,每一个人都表现出男性和女性的本能冲动、需要和属性,但是,男性和女性的特点只能在解剖学中,而不能在心理学中得到证明。就心理学而言,性的对立逐渐消失,变成了主动和被动的对立,我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把主动和男性等同起来,把被动和女性等同起来,这种观点并没有在动物界得到普遍的证实。雌雄同体的理论还是很模糊的,在精神分析中,我们必须痛苦地承认,只要这种不利的情况依然存在,我们就无法和本能的理论结合起来。不管怎样,如果我们假定这是一个事实,每一个人都有需要在他的**中得到满足的男性和女性的欲望,那么,我们将准备接受这种可能性,就是说,这些需要不会在同一个对象身上都得到满足,假如这些需要不能分开,以便使每一种冲动进入适合于它的特殊渠道,那么,这些需要就会相互干扰。另一个困难来自这种情况,直接侵犯的方法常常伴随着一种性关系,此外还有遗传的施虐狂成分。爱的对象并非总是用农妇所表现的理解和忍耐程度来看待这些并发症的,这位农妇抱怨说,她的丈夫不再爱她了,因为他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打她了。但是,最深刻的推测是,在这里我又回到前面[第99页以下的脚注]的说明,全部的性欲(不仅肛欲)都要受到威胁,都要成为人们采取直立姿势并且降低嗅觉的价值所引起的器质性压抑的牺牲品,这样,从那时候起,性功能就和无法做进一步解释的反感(repugnance)联系起来了,它在完全满足的道路上设下了障碍,并且迫使性功能离开它的性目的而朝向力比多的升华和移置作用,我知道布洛伊勒(Bleuler,1913)曾经指出,确实有这种拒绝**的基本倾向。所有的神经症患者,还有其他许多人都对这个事实表示反对,即“我们出生在尿和粪之中”。**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嗅觉受到强烈的刺激,这种嗅觉是许多人所无法忍受的,它往往破坏人们的**。我们将会发现,这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器质性防御(anice),作为和文明相匹配的性压抑的最深刻的根源,是和动物存在的最早期形式相对的直立姿势同时开始的,是以奇特的方式和常常表现出的庸俗偏见相一致的一种科学研究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目前只是一些未最后确定的可能性,还没有在科学上得到证实。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尽管嗅觉刺激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地降低了,但是,甚至在欧洲的许多民族中还有人珍藏着像催欲剂这种具有强烈生殖味道的东西,这是我们强烈反对的。但是,他们却拒绝放弃。[参阅,伊万·布洛赫(IwanBloch)关于**中嗅觉的问卷中所获得的民间传说的收藏品,发表于弗里德里希·s克劳斯(Friedrich。sKrauss)的《食人生番》的不同卷本中。][关于为“男性”(maleness)和“女性”(femaleness)找到一种心理学意义的困难,参见1915年给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1905d)的第三篇文章所增补的一个长脚注。(标准版,第7卷,第219~220页)——弗洛伊德在1896年1月1日寄给弗利斯(Fliess)的第1l份未发表的草稿中,第一次说明了性器官与排泄器官之间的近似性所造成的重要后果。他经常回顾这个要点。例如,参阅《对“杜拉”的分析》(1905e[1901]),标准版,第7卷,第31~32页,以及关于《爱情心理学》的第二篇文章(1912d),同上,第11卷,第189页。也请参见前面第60页以下的编者注。]
[78][例如,参见上面第103页关于对弗洛伊德使用“心理惰性”(psyertia)这个概念的一些一般的说明,见编者对弗洛伊德(1915f,标准版,第14卷,第272页)所做的一个脚注。]
[79][参见第94页。也请参见《“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1908d),标准版,第9卷,第199页。]
[80]一个伟大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家可能允许自己(至少是诙谐地)表达出那些受到严重责难的心理学的真理。因此,海涅承认:“我的观点最具有和平的倾向。我希望能有一间茅草屋的陋舍,但有一张舒适的床,精美的食品,最新鲜的牛奶和黄油,花儿摆在我的窗台上,门前有几棵高大的树;假如善良的上帝想使我得到完全的幸福,他将同意让我享受这样的快乐,看到我的六七个敌人被吊在这些树上。当我的心中充满感动的时候,我将会在他们临死之前,饶恕他们活着时对我做下的孽。确实,一个人必须饶恕自己的敌人——但在他们被判处死刑之前不要饶恕。”(《思想与怪念头》[第一节])
[81][见《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c)第五章。弗洛伊德在后面第42页以下又回到了“爱邻犹爱己”这个圣训的问题上来。]
[82][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对人,就像狼一样残忍。”引自普劳图斯(Plautus)的《阿西娜丽亚》,第二幕,第四场,第88句。]
[83]任何一个在年轻时吃过贫困苦头的人和受到那些有产者的冷漠和傲慢的人应该免除这种怀疑,他对致力于同人类财富的实际不平等和由此引起的一切作斗争的努力并没有理解,或者没有这种好感。当然,如果试图把这种斗争建立在一个抽象的要求上,即以正义的名义为所有的人谋求平等,就一定会遭到明显的反对——因为大自然从一开始就是不公正的,她以很不平等的方式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体力和心理能力,对这种不平等人们是无能为力的。
[84][参见《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第六章的一个脚注,标准版,第18卷,第101页注。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的第33讲靠近末尾处,对这个观点有一个较长的讨论。]
[85][参见《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的第六章和《处女的禁忌》(1918a),标准版,第11卷,第199页。]
[86][德文“psychologisd”(心理匮乏)似乎是让内(Ja)的“misèrepsychologique”(心理贫困)这个短语的翻版,他用该术语来描述不能进行心理综合的神经症患者。]
[87][参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
[88][对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历史所做的某些说明将在《本能及其变化》(1915e)这篇论文的编者注中找到,标准版,第14卷,第113页及以下几页。]
[89]《世界指南》(DieWeltweisen)。
[90][在《关于用“焦虑性神经症”将一种特殊综合症与神经衰弱相区别的理由》(1895b)的论文的第二节中。]
[91][像柏拉图(Plato)所使用的那样。见《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第四章,标准版,第18卷,第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