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精绝元气弹(第1页)
精绝元气功据杨巅所说,来源于早已覆亡的精绝神庙。
精绝神庙是远古大虞朝时,一群崇信外神之人建立。
远古时候,外神掠过大陆上空,叫一群炼气士看到,生出崇拜狂热之心,自此立庙拜神,尊称其为精绝。。。
春风拂过宣德楼前的青砖地面,卷起几片柳絮,轻轻撞在石阶上,又打着旋儿飞向天空。那群孩童的笑声渐行渐远,风筝越飞越高,仿佛要挣脱人间束缚,直入云霄。我凝望着那一片自由的影子,心中却如湖面微澜,久久不能平息。
昨夜北斗连珠之象,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那道自昆仑雪峰降下的虹光,究竟是天地意志的显现,还是千万人心汇聚而成的信念之火?无人能答。但我知道,从那一刻起,我们已不再只是故事中的人??我们成了执笔之人。
书房内,《续梦书》静静躺在檀木案上,封面朱砂三字“续梦书”依旧鲜红如血。每日清晨,史官都会来此抄录新显文字,而今日一早,便已有数行悄然浮现:
>“景?五年正月十六,元宵灯会,万民同庆。
>宣德楼上‘人人执笔,万相由心’八字烛火不灭,照彻十坊。
>有盲童抚琴于市井,曲终泣曰:‘我虽不见光,却知今夜满城皆明。’”
我指尖轻触纸面,那字迹温润,似有呼吸。它不再冰冷地预言,而是如实记录着正在发生的一切,如同一面映照现实的活镜。更奇者,每当百姓齐心向善,书中文字竟泛出淡淡金光;若有地方官吏欺压良民,则相应段落边缘生出裂纹,墨色黯淡,直至冤屈得雪,方才复原如初。
这已非寻常典籍,而是天下人心共铸之“心史”。
我正沉思间,门外传来脚步声,轻而稳,是赵佣。他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卷黄麻纸册,神色复杂。
“陛下,”他低声说道,“昨夜子时,全国三百六十座讲堂同步诵读《醒梦录》第一章。据各地回报,几乎在同一刻,《续梦书》出现了同一句新增文字??只有七个字。”
我心头一震:“哪七个字?”
赵佣将纸册呈上,声音微颤:“**‘他们开始自己写故事了。’**”
我接过纸册,目光落在那行小字上,只觉一股热流自胸中涌起,直冲喉头。十三年了。自那日我在太液池底归还冰魄印,十三年来步步为营、夜夜难眠,只为撕开命运的丝线,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都能喘一口气,说出一句“我要如何活”。
如今,这句话终于不再是帝王诏令中的修辞,而是千万人用笔、用心、用命写下的真实。
“陛下……”赵佣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事。乔念祖昨夜传信,说辽国境内已有七州自发设立‘断梦坛’,焚毁旧族谱、拆毁复仇碑,改立‘宽恕碑’。更有数百名契丹武士集体削发,自称‘觉行者’,不习刀剑,专研农政与医术。他们说,这是为了纪念那位‘带铃归宋’的盲僧。”
我闭目片刻,眼前浮现出那枚青铜铃铛的模样。九曲回肠,心灯不灭。虚竹虽逝,但他留下的不是武功秘籍,不是灵鹫宫权柄,而是一声清越的铃音,唤醒了被仇恨囚禁的灵魂。
“传旨,”我缓缓睁开眼,“赐‘觉行者’白衣百匹、医书千卷,并派国子监博士三人北上讲学。另,命工部绘制《胡汉风俗对照图》,刊行天下,使百姓知异而敬之,非惧之、贬之。”
赵佣领命欲退,忽又停下:“木婉清娘娘今日一早去了国子监莲花池畔,说要等一朵花。”
“破妄莲?”我问。
他点头:“她说,那是段誉送来的种子,三年为期,今日正是第三年春分。”
我起身披衣:“走,一同去看看。”
国子监莲花池边,晨雾未散。木婉清静坐石栏,一身素白长裙,发间无钗,面容宁静如水。钟灵站在她身旁,手里握着一只小铜铃,正是当年王语嫣所持之物的仿制版??真品早已随慧觉禅师圆寂那夜化作青烟。
“来了。”木婉清听见脚步声,未回头,只轻声道。
我走近池边,只见那中央巨莲依旧盛开,洁白如玉,但在其侧,一株细嫩茎秆正缓缓挺立,顶端裹着一层淡粉苞叶,隐隐透出霞光。
“快开了。”钟灵低语。
话音刚落,一道微光自花苞中溢出,随即“啪”地一声轻响,花瓣层层展开,露出一朵奇异之花:形似曼陀罗,却又非毒草狰狞之态,反而温润如玉,色泽由粉转金,最终整朵花宛如朝霞凝成,散发出淡淡清香。
众人屏息。
忽然,空中传来一阵奇异波动,仿佛无形之笔正在书写。下一瞬,《续梦书》在我袖中微微发热。我取出一看,只见空白页上浮现新文:
>“景?五年春分,破妄莲开。
>花现之时,大理、吐蕃、西夏、辽东共计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一人同时梦见一人背影,立于雪山之巅,手持一卷残书,转身微笑。
>梦醒后,皆能提笔作文,记述平生悔悟。”
我怔然良久。
这花,竟成了万人觉醒的媒介?
“段誉……”木婉清喃喃,“你终究还是选择了这种方式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