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13页)
林佩笑了笑,让出往左侧屋的路:“你们先把画装好。”
温迎带着经历进屋取画。
吴清川退后一步,躬身道:“林相公务繁忙,末将多有打搅,方才只是个人之言,不管朝廷最后做怎样的决策,末将都相信一定是为长远之计,必当拥护。”
林佩取下斗篷,扶起吴清川,在手背上拍了拍:“赤子之心难能可贵,我就不说客套话了,还是老规矩,送你到千步廊,顺便我也去宗人府还画。”
林佩、温迎、吴清川一同走出中书省大院,直到洪武门前方才道别。
经历手捧装画的方盒走在前面。
*
宗人府门前九阶,门楣五彩遍装,柱子雕刻龙凤纹饰。
院内古树参天,正厅高悬宗室昭明金字匾额,四周墙壁悬挂历代皇帝画像。
林佩穿过侧廊,与朱敬见面行礼。
温迎展开行舟图,化身为一个画架子。
“记得这画上原来有几处霉点,而今怎么焕然一新了。”朱敬捋着胡须笑道,“看来传闻是真,林相果然有洗画的手艺。”
林佩道:“王爷说笑,别说霉点,这画哪怕是沾上一粒灰尘都是我的罪过。”
朱敬道:“你我是顾全大局的人,我一直觉得画放在你那里挺好,可架不住最近总有人问,怕这画被挂到不该挂的地方,我只好先收回来一段时间,诶,你不会介意吧?”
林佩道:“画虽不在,意境已留心中,王爷,北方军事关乎阜国国运,我等臣工不敢欺瞒宗室,若无五军都督府联合署名,断然不会上奏。”
朱敬道:“还是林相办事稳妥,其实我私下也劝过朱迟,不要总想带兵,守着现成的享一享清福就好,宗室势力不比从前,猎场之上人家那是敬你让你,私底下可不会畏惧你。”
林佩道:“哪里的话,想先帝殡天之时朝野人心惶惶,若不是二位王爷扶灵柩,阜国必将陷于内乱之中,此来我心中本还有顾虑,但听王爷此言,不再迷惘。”
朱敬道:“好,见到你我也放心,时间也不早了,你在我这儿不能久待,恐惹人猜忌。”
林佩躬身:“告辞。”
朱敬曾和先帝一起读书习字,关系亲密,后来十王府南迁,再后来太子被废、毓王被赐死,一系列变故让朱敬有些心寒,便渐渐疏离先帝,专心料理宗族事务。
朱迟经朱敬举荐为中军都督,其体魄强健,年轻气盛,人前常是一副骄横跋扈的样子,但林佩知道朱迟其实并无心机,且大事上还是听朱敬的,只要与朱敬说好,朱迟就不会反对。
门开,绛纱灯在风中摇曳旋转。
林佩徐徐走下九级台阶。
他没有直接接触五军都督,似人在岸边清风拂袖,实则心中已下判书。
他相信吴清川的观点有道理,也对闻远的主张心存敬意,更叹服于陆洗的远见和胆魄,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要为心中更大的棋盘做出取舍——北击鞑靼只是一世之功,一项体制的影响却在千秋万代,一世成功可以是因为有陆洗、闻远这些能臣强将,然而长久下去若没有规制,必将遗祸无穷。
他还是选择了用换防之法把五军都督府平迁至北方的方案。
*
下晌,林佩把贺之夏叫到文辉阁。
第55章宣府风云(二)
贺之夏看见沙盘被摆到正堂,嚯地一声,揉了揉眼睛。
“陆大人。”林佩敲右侧屋的门,“出来。”
陆洗应声而来。
阁中官吏瞧见这阵势,只低头办公,传递文书都轻手轻脚。
贺之夏道:“林相,北防该如何布置,你们商量好了吗?”
林佩道:“你回去拟稿,前军都督府南方各都司裁军共十万,添补四万编制至中军大营;中军都督府在河中增设卫所,本府军队半数北调;右军都督府原兵不动,增制十万守凉州至大同诸卫所;左军都督府裁京军一万,增制十二万守广宁至独石诸卫所;后军编制不变,主力驻扎平北省内。你按这些数去与各位都督沟通,可适情调整,但幅度不要超太多。”
“等一下。”陆洗皱眉,“我不同意,这七拼八凑不就是把五军都督府照搬过来吗?”
林佩对贺之夏道:“稿子写好,让五军都督府联合署名,朝会之时公议。”
这是他一贯的发号施令的口吻。
贺之夏听到这样的口吻,便知道事情能成,于是欣然领命。
“不是。”陆洗抬手挡住去路,“贺尚书你有听我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