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12页)
窗外天色渐暗,东长安街华灯初上。
*
林佩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收官之局必须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他一面让刑部到宣府取证作为反击之利器,一面借杜溪亭的人脉探得五军内部想法,待确认过宗室的意见,下一步便是联络兵部撰写奏章。
翌日,一位穿着青袍的武官走进中书大院。
小吏认出是上回来过的,未等温迎过问就把人接了进来。
吴清川走进左侧屋,屏风后站着,行礼道:“林相,末将不请自来,也不知合不合规矩,只有一事,觉得于公于私似乎都应该来一趟。”
林佩正在筹谋兵制,忽见军中故人,心中百感交集。
“将军请坐。”林佩吩咐沏茶,起身道,“我这儿其实也没那么多规矩,是外面传得太多了,真正的规矩在人心中,不在表面。”
二人对坐。
“好,那我就不顾忌了。”吴清川看了眼墙上的行舟图,把手放在两边,摸着膝道,“昨晚,后军都督府闻将军私下找到末将,询问末将是否愿意加入北方新军,与他并肩作战。”
林佩眼神一凛,心中的紧迫感又多了几分。
吴清川道:“他来找我,八成是因为当时平北朝贺他与我同在平北大营,他知道我绕后突袭的事,也知道事后中军没有给赤峰营记功,所以觉得我心中会有想法,可为争取。”
林佩立即予以答复:“你来找我是对的,关于如何加强北防,兵部至今还没有下明令,该用什么人,该在什么地方建造营地,各营编制多少,都不是后军都督府一家说了算。”
吴清川道:“是,末将知道这个道理。”
林佩道:“请将军放心,你的功劳不会被忘记,兵部也绝不埋没人才。”
吴清川道:“叔父辞官前曾交代末将行事一定要谦逊低调,所以末将并不在乎虚名,只是今日还有一番话,末将是出于公心。”
林佩道:“你说。”
吴清川环顾四周:“林相这儿有地图吗?”
林佩想了想,起身道:“你跟我来。”
林佩叫温迎去喊几个小吏,把右侧屋里面的沙盘搬到大堂。
几人说做就做。
“知言,你这是……”陆洗在里面谈事,看到这阵仗,追出来问。
林佩给了一个眼神。
“吴将军来了。”陆洗合起扇子,退让道,“好,你们拿去用吧。”
这张象征着北方军事的沙盘从此摆在了清正严明的牌匾之下。
林佩扶起被碰倒的营旗,插回原位。
吴清川酝酿了片刻,道:“林相,北疆防线可分为三大片区,西边是凉州卫,从此处出关可以直通哈密,插入瓦剌和鞑靼的腹地,东边是广宁卫,从此出发可牵制鞑靼东部地域,切断兀良哈和鞑靼的联络,在东西之间的这一片区同样十分紧要,便是宣府。”
“宣府依托燕山北麓,进可从大同和独石两条要道进攻,退可据守长城,又得秦河之便,可中转粮草军械,然近百年来,我朝之所以屡屡边防失利,就是因为这一带总是最先被鞑靼击破,宛如人的胸膛被撕开,中原腹地暴露在尖刀之下,左右不能支援,局势就陷入了被动。”
“事实上,我们守不住宣府,并不是因为兵力或粮饷不足,而是因为人心不齐。朝廷为防止都司在地方坐大,不停地轮换守将和士兵,还要让大同官道、独石官道这几处关卡的守军互相牵制,互相牵制意味着信息阻碍,开战时便要贻误战机。”
吴清川顿了顿,认真道:“林相,如果朝廷这次真的是下定决心收复近百年来的失地,末将以为闻将军是对的,北疆防线不能由各军分制,军心必须统一。”
林佩神色微动。
自从这张沙盘出现,已经有两位久经沙场的武官如此提醒过他。
——“大人,宗人府经历来了。”
温迎来报。
林佩的思绪被打断。
经历是为宗人府发收公文的职官。
温迎道:“什么事情?”
经历道:“靖亲王让下官来文辉阁取回行舟图。”
温迎看向林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