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家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殿门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苏州府堪舆图,朱亮见他们进来,并没多说什么。

徐仪只能硬着头皮站到一旁。

朱亮抱拳禀报道:“启禀殿下,末将遵令搜查,在城西林觉寺后的深山里,确实发现了一处乱民窝点,只是……已经人去楼空。”

朱棣的指节在木桌上轻轻敲了敲,看向堪舆图,眼中精光一闪:“果然如此。”

朱橚和徐仪不解的看向朱亮,后者只好耐心解释道:“殿下早就疑心此地。那日遇见徐小姐,本就是想去寺后探查一番。”

原来那日,是她打断了他的计划吗。

朱棣沉声对朱亮下令:“人虽走了,但必会留下蛛丝马迹。你带人仔细搜查,切记,此次不可再打草惊蛇。如有必要,再去林觉寺探查一番寺中僧人。”

“是!”朱亮领命而去。

徐仪听着,手心已满是冷汗。没心情再坐,片刻后便起身告辞了。

行至停在府衙前院的马车旁,车夫早已放下脚凳,素秋也已在车边等候。

“徐仪。”时隔已久,朱棣又一次连名带姓的叫她,熟悉感瞬间将她带回了儿时的吴王府白虎殿内,他们那时常在殿内对弈,朱棣也是这样唤她。

一时徐仪都有些愧疚,自己怎能没认出他呢。

她回过头,只见朱棣站在府衙的台阶上。

“殿下还有何吩咐?”徐仪屈膝一礼。

朱棣几步便到了她面前:“那日太湖之上,我说的话,你莫要往心里去。”

徐仪一怔,不明所以。

“我并非是要教你如何行事,也无意干涉你与谁人往来。”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我想说的是,在天下人眼中,你与我才是缔有婚约之人。故而,与五弟……还是少些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为妥。”

徐仪愕然抬首,撞进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那里面没有半分玩笑的意思,也不见指责的意味,只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近乎偏执的沉凝。

徐仪无法分辨朱棣是怀着怎样的情绪说出这句话,只是一股奇异的感觉麻痹了她的四肢百骸。

她的言行,也能牵动这位深藏不露的燕王殿下?此念一生,心悸如潮,更兼心绪如麻,平生未历。

见她怔在原地,一张俏脸白里透红,眼神迷茫,朱棣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个极浅的弧度,稍纵即逝。

徐仪猛地回神,垂下眼帘,掩去眸中万千思绪,声音轻得像风:“我知道了。”

她几乎是逃一般,转身上了马车,客套话都忘了说。

朱棣站在原地,看着马车辘辘远去,直至消失在街角,脸上的那一丝笑意才缓缓隐去,恢复了惯有的冷硬。

“殿下。”一道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来人一身不起眼的青布短衫,正是林觉寺后山凉亭里,跟着朱棣的随从。此人名为凌浩,专司暗中探查消息。

“事情办得如何?”朱棣头也不回地问。

“回殿下,属下挑了个最机灵的人一起,已经暗中盯着徐小姐。还有吴廷忠,也已纳入网中。他们在苏州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咱们的眼睛。”

凌浩的声音平直,没有一丝情绪,他自朱棣开府便追随左右,因年岁最相近,也最懂这位主子的心思。

但此刻,他却有一个疑问:“殿下,属下不明。您若想知道什么,何不直接问徐小姐?徐大将军于您信重有加,视如己出。想来凭此情谊,徐大小姐定当知无不言。。”

朱棣终于转过身:“你倒是会想省事的法子。”他抬手拍了拍凌浩肩头,“徐叔叔信我,是一回事。她……信不信我,却是另一回事了。”

朱棣慢步往回走,悠悠道:“你道她是谁?这丫头,心思比九曲黄河还要绕上几绕,主意大过天去。纵使搬出魏国公来压她,该提防时,她半个字都不会多说。”

他垂眸,眼底掠过一丝赞许与无奈交织的光芒:“她不是只会吟风弄月的姑娘,你大她近十岁,也不一定算的过她。”

“去吧,盯紧了。”

“是!”

凌浩躬身领命,身形一晃,便消失在庑廊后面,仿佛从未出现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