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曲(第2页)
“玛戈早啊。”何因同她打了声招呼。
玛戈一见她进门,神情严肃地指着自己的手表,说:“早?你看看现在几点了。”
“那司机……”何因刚想将这一切都赖给那跟乘客挨个打招呼的巴士司机,玛戈却站起身,打断了她的解释。
“行了,你接下来这几天也没有迟到的机会了。”说着,她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塞到何因手里:“你有新任务了。”
何因定睛一看,只见文件首页赫然写着几个大字:码头工人合唱团
她差点没叫出声来,不可思议地问:“这、这乐队是我这次的任务对象?”
玛戈没理会何因的兴奋,平淡如常地说:“不然呢?”
何因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往下翻,看到任务标注的时间点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970年二月,专辑《终曲》录制时期。
那可是她最爱的专辑!她激动得几乎要捧着文件亲上一口,却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等等,既然这张专辑在历史被改写后根本就没有发行,那我为什么会记得自己听过?”
玛戈无奈地叹了口气,说:“你这几天到底听进去了多少啊,我不是讲过了吗?使用过回溯器后,会同时有历史改写前和后的记忆,就像你现在还记得两个凯尔斯一样。”
“哦,我就是一时间没想起来。”何因嘴上答应着,可她的心思早已飞到那间向往已久的录音室去了。她曾无数次感慨,因为这乐队在活跃时并不出名,导致未能留下什么影像资料。何因一直遗憾自己无法见到那张传奇专辑的诞生,而现在,这遗憾终于要被补全了!
“你跟我来。”玛戈的声音叫醒了沉浸在美梦中的何因。
她连忙站起身,跟着玛戈绕过办公桌。玛戈推开了一扇挂着“库房”牌子的门,门后是一条通往地下室的楼梯。地下室内立着一排排储藏柜,乍一看跟普通博物馆的库房没什么区别,可细看便会发现,那里分门别类地放着不同年代的服装,不知道的人定会以为,这是家民俗博物馆的仓库。
玛戈在一排标有“1960-1970”的柜子前停下,她摇动上面的手柄,两侧的金属柜缓缓滑开,留出一条狭窄的通道。
玛戈指了指里面,说:“先去选一套衣服,经费我一会给你。”
何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一件件衣服,正是她这些年疯狂搜集、痴迷模仿的款式。许多样式她曾在古着店里见过,但那些衣服同这里的相比,质地和款式明显差了好几个档次。她眼睛发亮,恨不得把每一件都抱走。可她很快想到,文件中提到过这次任务的背景信息:新堡市,冬季。
何因犹豫再三,最终选了一件棕色翻领皮夹克,一件奶油色的高领羊毛衫,一条喇叭牛仔裤,以及一双黑色切尔西短靴。玛戈此时也拿着一小摞钱走了回来,她把钱递给何因,说:“晚上八点去船舱。在这之前,好好把文件内容再过一遍,尤其是你的身份信息。”
何因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实际上她早就兴奋得不行。她坐在玛戈的办公室里,不时抬头看墙上的钟,恨不得时间立刻跳到晚上八点。
她当然也认真地读了玛戈交给自己的文件,但那些背景信息对于她这个头号粉丝来说,早已倒背如流,甚至,她知道的比文件上写的还要多。
何因匆匆翻过了背景介绍,接下来的内容,是整份文件的重中之重。
这次任务,是阻止一封威胁信落入乐队之手,确保《终曲》专辑可以顺利地完成。
她的这次用的是自己的本名,身份也是一名刚毕业的亚裔学生,前往乐队应聘助理一职。这样的安排在何因看来在正常不过了,毕竟六十年代末,亚洲人定居在南部湾的港口城市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毕业季的学生求职,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再正常不过。她暗自佩服局里这精准的安排,简直是让她本色出演,顺便还完成了多少粉丝梦寐以求的事。
何因继续往下翻,发现最后一页是谢泽的身份档案。何因简直无法把这个严肃的人和摇滚乐联系起来。她也因此忽然联想到:那管理局是怎么知道我是这乐队的忠实粉丝,难不成他们看了我的毕业论文?想起那篇洋洋洒洒上万字,对乐队历史和成员进行深入分析的论文,何因觉得这理由勉强说得过去。
她继续读着那份文件,想要知道谢泽这样一眼一板的人会以什么样的身份接近乐队。只见身份那一栏赫然写着:新堡市警局,刑事督察*。
何因忍不住吐槽:还真是一人一个待遇。明明是阻止乐队收到威胁信,她这边要从零开始去求职应聘,谢泽可倒好,直接混进警局,想查谁就查谁。
“算了,我要是去了警局可就见不到偶像了。”何因这样安慰着自己,心中顿时感觉平衡了不少。
何因偷偷瞥了一眼玛戈,见对方还在专注整理着采购单,便悄悄掏出耳机戴上,又摸出前几天新买手机,点开了那张陪伴她无数日夜的《终曲》。
汤米那布鲁斯风格浓郁的贝斯线缓缓响起,随着夏尔行云流水般鼓点的加入,比利在耳机中缓缓唱了起来:
“在一切结束后的世界尽头,
还有谁会听到我们的歌唱?
歌声总会结束,
万物皆有尽头,
曲终之后,
只剩下时间,
滴答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