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060(第2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如向导所言,天齐庙的营建很有些年头,院中一棵榕树参天。再往里走,便是天齐庙主殿,古朴大气。

既已入庙中,焉有不拜之理。

沈幼宜取了三炷清香,抬首望去,庙中供奉着的佛像宝相庄严,悲悯众生。

元朔帝立于她身后侧两步远,并未多言。

沈幼宜跪于蒲垫之上,合眸时蓦地想起自己十六岁入京赶考时,在佛前的祈愿。

那时,她求高中,求一份锦绣前程,荣华富贵。

一晃三四载过去,似乎泰半都已得偿所愿。

那今日,又该求些什么?

青烟袅袅,年轻的女郎虔诚地叩拜下去。

那便求一份泼天的荣华富贵罢。

二拜,三拜,沈幼宜手执清香,如今陛下缠绵于病榻,朝中形势变幻莫测。

若富贵难守,那便唯愿自己能够全身而退,保全性命罢了。

她起身,恭敬将三炷清香插于佛前。

回首之际,太子负手立于原处,只静静等候着她。沈幼宜午后小睡,雷打不动至多两刻钟。

连日来赶路,她倒是累极了,靠在树下亦能睡去。

从杂乱的梦境中抽离,沈幼宜目光触及身上的薄毯,很快醒神。

京郊事毕,太子殿下车驾即刻归京,赶在翌日黄昏时分进了宫城。

陛下身边的刘大总管亲自来迎:“太子殿下请。”

依照礼数,臣工觐见陛下总得沐浴更衣。但沈幼宜随太子入宫,连官服都未换一身,就这般被一同召入了御书房。

甫一踏入屋中,沈幼宜便闻到淡淡的清苦药香。

尊位上,熙和帝着明黄常服,其上刺绣的五爪金龙盘于云间,栩栩如生。金龙神态毕现,可相衬之下,却难掩主人病沈憔悴。

太子在前回禀京郊见闻与户部政要,沈幼宜偶尔抬眸,但见熙和帝眸色温和,望向嫡子的目光中有着为人父的骄傲与欣慰。

沈幼宜笑了笑,她从前听的戏曲话本中,多的是皇室操戈,父子相疑的例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她亦是直到入朝为官,亲眼目睹下来,方知天家父子能有另一番光景。

陛下待臣工亦宽和,在位二十余载,传过廷杖的次数不及前朝十之一二。有这样一位仁君,是满朝文武之幸。

沈幼宜垂首听帝王夸耀太子,熙和帝的目光偶尔会落在她身上。

因首辅的缘故,朝中年轻一辈的官员中,熙和帝对她有几分印象。

“到底是柏安亲自选的人。”柏安乃首辅的字,熙和帝爱屋及乌,“沈卿随太子在外,也是连日辛劳,便赐三日休沐。”

沈幼宜拱手一礼:“臣谢过陛下恩典。”

午后的金光洒落他满身,玉白的锦袍镀上光影。逆光望去,眼前的郎君清隽出尘,似山间雪,天边月。

他就立在那处,恍若谪仙人。

沈幼宜垂眸,是了,出身即是天潢贵胄,尊贵无匹,大约没有什么是太子殿下要向神佛祈求,且求而不得的罢。

她差点忘了,能左右朝局,决定她命运者,便是眼前人。

佛前依旧是一片静默,二人皆未语,彼此沉默着出了佛堂。

阳光灿烂,带着春日的暖意。

“许了什么愿?”

走出许久,太子殿下言语淡淡。

沈幼宜答得随意:“无外乎是官运亨通,姻缘顺遂,诸如此类罢了。”她停了片刻,“臣是俗人。”

回到马车旁,暗卫恭敬候于一旁,有密报呈上。

沈幼宜自觉退开,能加急送到京郊的,必定是何要紧事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