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府家宴(第3页)
毕竟对方是真正的底层出身,全靠他自己的能力和奋斗,一步步爬上现在的位置。
高平斩大将、忻口退辽军、一举收四州……全都是扬名立万的壮举。
人怕比,马怕骑,不外如是!
李奕见赵匡胤眼神微动,眉宇间掠过一丝不甚分明的心绪,他便好言宽慰道:“赵兄何必说这些生分的话?你我皆是太祖起兵时投效军中,又都是蒙官家信重所提拔,无论是当年的邺都起兵,澶州拥立,还是后来的高平破贼……咱们都算是并肩冲杀出来的,这等过命的袍泽情分,胜过千言万语!”
“咱们自家兄弟若不拧成一股绳,彼此扶持提携,难道还巴巴地去指望那些心思不明的旁人不成?在这乱世里,唯有咱们这样的兄弟,知根知底,情义相连,才是最靠得住的臂膀!”
“况且,以赵兄你的才能,在此亟需良将之际,若不能效力于阵前,岂不是一大损失?”
赵匡胤闻言,只觉心头热切,数日来的焦灼与失落,顿时一扫而空。他猛地一拍榻沿,硬木微震:“好!奕哥儿这般好意,愚兄岂有推却之理?”
说到这,他不禁放低了几分声音,重重点头道:“奕哥儿的意思,愚兄自然明白,咱们这些自家兄弟,是该要协力同心!”
两人正说话间,厅门外忽然传来一道温婉的女声:“二哥,方才听小厮传话,说是奕哥儿来了家里探望?”
赵匡胤顿时浓眉一挑,脸上闪过几分无奈的神色。他当即清了清嗓子,提高些许声量,对着门外应道:“我正与奕哥儿商议要事,二妹有什么话稍后再说。”
言语间带着兄长的威严,且有让妹妹回避的意思。
不料门外的赵二娘并未退去,反而娇声道:“小妹可不是来寻二哥的……再说了,我又不打扰你们议事,只是过来问一句,奕哥儿今晚可留在家里用饭么?若是留下,我这边亲自去准备,省得耽搁了时辰。”
赵匡胤闻言一愣,旋即转头看向身旁的李奕,眼神带着征询。还没等他开口询问,李奕连忙摆了摆手道:“不劳二娘子费心了,李某此番前来,只是探望一番,诸事已毕,不敢再多叨扰,等会儿便告辞回去了。”
话音刚落,门外赵二娘的声音透出明显的急切与挽留之意:“奕哥儿好不容易来一趟,莫非连吃顿饭的空闲都没有?”
赵匡胤看着李奕,也跟着开口相劝:“奕哥儿莫要客气,留下用过饭再走,只是寻常的家宴,粗茶淡饭而已,不过添双碗筷的事,算不得叨扰。”
听到赵匡胤以家宴相邀,李奕略一思忖,觉得若是过多推辞,反倒和自己今天的来意相悖……因为自己本就为了拉近与赵大的关系,确实没必要火急火燎的就走。
随即,李奕点头应下:“如此盛情,我却之不恭,那便打扰了!”
厅外的赵二娘似乎舒了口气,只听她声音轻快道:“哎!奕哥儿安坐便是!我这就去厨房准备!”
紧接着,便是一阵小跑着远去的细碎脚步声。
赵匡胤摇头失笑道:“二妹自小如此,性子爽直,让奕哥儿见笑了。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李奕顺着他的话回道:“无妨,二娘子心直口快,情真意切,乃是难得的赤诚之人。”
说罢,两人便将话题转向了别处,身为武将的他们,说着说着就难免提及战事。
继而又讨论起军阵兵法来,各自交流起了心得经验。不知不觉,天色都渐渐黯淡了,时间转眼便过去了半天。
只要太阳一落下地平线,夜幕就降临得非常快。赵匡胤挽着李奕的手臂,如同亲兄弟般肩并肩,大步流星地跨出供奉牌位的后厅。
穿过略显清冷的游廊,在四周灯火的映照下,两人一路来到了后院内宅。
赵家的亲眷全都出来见礼,就连寡居的赵老太也露了面,只不过很快又回去了卧房,只让其他人陪着李奕叙话。
赵匡胤共有六个兄弟姐妹,但长姐、长兄和五弟都已早夭,只有二妹赵氏、三弟赵匡义和四弟赵匡美还在世。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有一妻一妾,以及他的次子壮哥儿和两个女儿。
然而据李奕所知,现如今的赵匡胤,除了尚且存活的三个子女,还曾有过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但不幸的是都已早夭。
也难怪后世都说赵大这一脉短命……不过在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下,子女早夭属于是很正常的现象,哪怕只是寻常的感冒发烧,都能轻易夺去一个成年人的性命,更别说抵抗力不强的幼童了。
“拜见叔父!”六岁的壮哥儿拉着四岁的妹妹,有模有样的在李奕面前行礼磕头。
李奕猜测,这壮哥儿应当就是历史上的那位赵德昭,而旁边的女童他倒是不清楚具体身份了,只知道小名叫玉茹。
至于赵匡胤最小的女儿赵婉娘,也就是当初李奕替她取小名的那女娃,正被赵大的妾室抱着在一旁咿咿呀呀叫着。
“好,我便托大受着了!”李奕爽朗一笑,将两个孩子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