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府家宴(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晚宴上,赵匡胤陪着李奕喝酒。本来守孝期间该谢绝酒水的,但前面已经守了几个月,而且这世道很多事都有变通之处。

再加上赵匡胤心情大好,便也不太在意这些了,两人就同坐一榻把酒言欢。

陪坐的有赵大的两个兄弟:赵匡义和赵匡美。

年仅十岁的赵匡美略显腼腆,只一个劲埋头吃菜。反倒是虚岁十八的赵匡义,比起去年似乎成熟一些,也举着酒盏向李奕敬酒。

李奕微微颔首道:“伯父已然仙逝,今后家中的事,三郎要多替你兄长分担。”

“小弟明白。”赵匡义忙恭声应是。

李奕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一瞬,便不再多说。原本他对这位历史上的“宋太宗”多有提防,只因后世还有人给他起了个“绝命毒师”的外号。

然而,随着眼界的提升,李奕却又觉得赵匡义对自己的威胁,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不管历史上的那位赵匡义是否真的阴狠毒辣。但眼前的这半大小子……又算个屁?

人总归是要时间成长的,稍微有所不同的经历,就能完全塑造出不一样的人生。

哪怕是历史上的赵二,在他哥赵大陈桥兵变前,不过是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的官职。

而且还是承蒙父荫,先补任了右班殿直,再迁任了供奉官。这是五代乱世的背景下,皇帝对武臣子弟的荫封恩典,根本算不上什么。

直至赵匡胤黄袍加身前,赵匡义还只是下级军校,而且还是偏向文职军官一类。

在这尊崇强者的五代乱世,想要靠他自己的本事往上升,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说起来,赵匡义真正的成长期,还是在他哥当了皇帝之后。

至于历史上他自吹的参与了攻南唐之战,甚至于在陈桥兵变中出了大力……根据后世的各种史料互相印证,足以说明是瞎扯的。

现如今的赵匡义,也只是在去年年中,依惯例被荫封为右班殿直,但因父亲病逝的缘故,他同样挂个虚职在家守孝。

或许赵匡义身上有着少年人的某些缺点,但比之历史上给人以刻板影响的“驴车战神”,还远不是一回事。

李奕既已要将赵匡胤拉入自己的阵营之中,那么对赵匡义就该要放下一些心中的成见,客观的去对待他。

当然了,李奕也不会给赵匡义成长的机会,只要稍微在暗地里使点力把他“养废了”即可。

及至饭后,李奕起身辞行。

赵匡胤亲携李奕之手,一路送至大门口。同行的还有赵匡义和赵二娘。

行至府门前,李奕拱手道:“赵兄、三郎和二娘子,还请留步。我这便告辞了。”

赵二娘抢先回道:“夜寒深重,奕哥儿路上当心些。待日后得了闲暇,再来家里坐坐。”

她手中提着灯笼,微微屈膝回礼。说话时,她的声音温婉清晰,嘴角也扬起一抹清浅的笑意。

不知是不是喝了酒的缘故,李奕总觉得举止得体端庄的赵二娘,看似没有任何失礼的言行,却有种说不出的婉约多情,语气、眼神、动作等琐碎方面,于无声处轻轻地撩拨着心弦。

李奕心头莫名一跳,心下暗嗤:自己大概真喝多了,没事想这些乱七八糟的做甚?

人家虽是寡居之身,但毕竟也才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年岁。总不能苛求她要终日垂眸枯坐,全无一丝生气,如同槁木死灰罢?

赵匡胤适时开口道:“奕哥儿慢走,今日你说的那事,愚兄便厚颜静待佳音了!”

“赵兄放心,弟定不负所望。”

说罢,李奕不再多言,点了点头便转身迈动脚步。徐胜几人早已等候多时,立刻上前簇拥着他离去。

一行人的身影很快融入远处浓稠如墨的黑暗之中。

徒留赵府门楼下两点摇曳的风灯,映照着门前久久伫立的送别人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