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33章 将闾的换血计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钱粮之事,本就是你治粟内史的职责。”将闾淡淡道,“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南疆能打赢,科举这点耗费,难道还能掏空大秦不成?”

杜周被噎了一下,讷讷不敢再言。

钱于他而言是问题,但显然不是这位监国殿下最关心的问题。

这时,章邯沉声开口:“殿下,末将所虑,不在钱粮,而在安稳。”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科举取士,等于是断了许多世家子弟的晋升之路。这些人盘踞地方,势力庞大,岂会善罢甘休?一旦他们暗中作梗,煽动地方,甚至……铤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他握紧了拳头:“况且,天下学子齐聚应试,本就容易滋生事端。若有人借机生乱,或是落榜学子心生怨怼,被有心人利用……从县试到京试,如此漫长的战线,卫尉府和地方郡兵,如何能确保万无一失?”

章邯的担忧,直指要害。

科举不仅仅是文官制度的变革,更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安全风险。

一直沉默的张洪奎,也抬起了头,声音低沉沙哑:“殿下,章将军所言极是。罗网近来已察觉到,自李斯逆案后,咸阳城内外,不少旧勋贵族、地方豪强之间,往来异常频繁。他们表面恭顺,暗地里却对殿下推行的新政,特别是格物院之事,颇有微词。如今若再推行这科举……无异于火上浇油。”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凝重:“这些名门世家,根基深厚,彼此联络,能量惊人。他们或许不敢明着反对陛下和殿下,但暗中使绊子,破坏科举的推行,甚至……制造更大的混乱,并非不可能。罗网虽能监察,但防不胜防。”

三位心腹,从各自的角度,不约而同地指出了科举推行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阻力。

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深深的忧虑,看向将闾。

“殿下,此事……是否……三思?”杜周最终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劝了一句。

章邯和张洪奎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他们并非反对科举本身,而是担心将闾这步子迈得太大太快,会扯到大秦刚刚经历动荡的脆弱神经。

将闾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书房内,只剩下灯花偶尔爆裂的噼啪声。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人,脸上没有任何动摇之色。“你们说的,我都明白。”

“世家会反对,地方会动荡,甚至可能有人铤而走险。这些,我早有预料。”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万里江山图》前,背对着三人。“但,我们还有选择吗?”

他猛地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李斯之祸,难道还不够深刻?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如同附骨之疽,正在一点点侵蚀大秦的根基!今日不除,明日必成心腹大患!难道要等到下一个李斯出现,再来一次咸阳喋血吗?”

“科举,就是我要插入他们心脏的利刃!就是要打破他们世代垄断的根基!就是要让天下寒门,看到一丝光亮!”

将闾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至于风险……我大秦将士,连十五万百越蛮夷都能全歼,难道还怕几个藏在阴暗角落里使绊子的世家不成?”

他走到杜周面前:“钱粮不够,就去抄!李斯一案,查抄了多少家产?那些依附于他的贪官污吏,难道府库都是空的?实在不行,就发行‘兴学债’,向那些富商大贾‘借’!”

他又看向章邯:“地方不稳,就派兵去镇压!卫尉府、中尉府、南北二军,还有刚刚凯旋的南征大军,难道是摆设?谁敢跳出来,就打断他的腿!”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张洪奎身上:“暗中作梗,就让罗网去挖!把那些阴谋诡计,连根拔起!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顺应大势者昌,螳臂当车者亡!”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杀气腾腾。

书房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杜周、章邯、张洪奎三人,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气势迫人的监国公子,心中再无半分疑虑,只剩下被点燃的熊熊战意。

顺应大势者昌,螳臂当车者亡!

“殿下放心!”章邯率先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必将竭尽全力,确保科举推行期间,京畿与各郡县安稳!若有宵小胆敢作乱,末将定将其碎尸万段!”

“属下明白!”张洪奎也躬身应道,“罗网必将严密监控,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试图破坏科举的阴谋!”

杜周也连忙表态,虽然想到那天文数字般的开销还是有点哆嗦,但语气却无比坚定:“臣……臣这就去想办法!砸锅卖铁,也要把这科举所需的钱粮给凑出来!”

将闾看着眼前的三位心腹,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很好。”

他挥了挥手:“各自去准备吧。记住,此事绝密,在朝廷正式公布之前,不得泄露半点风声。”

“遵命!”

三人领命,躬身退出了书房。

空旷的书房内,再次只剩下将闾一人。

他重新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深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