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32章 科举肯定会触动贵族的利益(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寝殿内的药味似乎都因那石破天惊的三个字——“科举制”——而变得稀薄了几分。

嬴政闭目养神,气息虽弱,但眉宇间那股久违的决断力却已然回归。

扶苏脸上的震惊还未完全褪去,他看着将闾,眼神复杂,既有对这颠覆性想法的惊叹,也有着深深的忧虑。

兄弟二人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寝殿,将空间留给需要静养的始皇帝。

宫道上,秋风带着凉意拂过,吹动了两人的衣袍下摆。

“九弟,”扶苏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叹息,“科举之法,确实……闻所未闻。父皇虽已应允,但此事牵连太广,推行起来,怕是阻力非比寻常啊。”

将闾脚步未停,目光望向远处宫墙的轮廓,语气平静:“长兄所虑,我岂会不知。千百年来的规矩,岂是说改就能改的?那些盘踞朝野、依靠门第荫庇的世家大族,视官位为私产,岂会甘心将权力拱手让给寒门子弟?”

他侧过头,看向扶苏,眼神锐利了几分:“但若不改,大秦如何能真正革除积弊?李斯之祸,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今日能助李斯谋逆,明日就能扶持下一个野心家。不从根本上斩断他们的触手,大秦何谈长治久安?”

扶苏默然。李斯案的惨烈还历历在目,禁军中的背叛,朝臣的牵连,都让他心有余悸。

将闾的话,虽然激进,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这科举真能如他所言,选拔出真正忠于大秦、忠于父皇的人才吗?

他心中仍有疑虑。

“路虽难,”将闾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方向对了,便值得一试。至于阻力……”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推不动,便用刀斧开路。”

扶苏闻言,心中一凛,看着九弟那平静却暗藏杀伐的侧脸,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他这位九弟,行事总是这般出人意外,又带着一股让人心悸的狠厉。

告别了扶苏,将闾回到了监国府的书房。

天色尚早,但他毫无睡意。

科举,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将其变为现实,却是一个浩瀚而复杂的工程。

他在书案前坐下,铺开一张空白的竹简,提笔沉思。

首先是考试科目。不能只考儒家经义,那与扶苏推崇的没什么两样,也未必能选出真正治国理政的干才。

律法、算学、策论、甚至格物……都应该纳入其中,分门别类,考察不同的能力。

其次是考试层级。扶苏的担忧是对的,不可能让天下学子都涌到咸阳。

郡县初试,选拔优异者,再赴咸阳参加京试,最后由父皇或自己亲自主持殿试,钦定名次。

这样层层筛选,既能保证覆盖面,也能体现朝廷的重视。

然后是时间,眼下的空缺等不了三年五载。

必须尽快举行第一次科举,名曰“恩科”,专门用来应急。

半年,最多一年,必须拿出第一批合格的人才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