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通历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9]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马总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152页。

[10]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马总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034页。

[11]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编年类、故事类,卷五十九《艺文志三》杂家类,卷六十《艺文志四》总集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61、1475、1536、1626页。

[12]见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七《艺文编》编年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893~894页。

[13]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五史部编年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2页。

[14]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杂家类:“虞世南《帝王略论》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536页)今有敦煌本残卷(伯2636号),见黄永武:《敦煌宝藏》第12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第63页。

[15]高似孙:《史略》卷四“通鉴参据书”条,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3页。

[16]脱脱等:《辽史》卷一百三《文学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50页。

[17]脱脱等:《辽史》卷一百七《列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72页。

[18]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三《世家六·孙光宪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956页。

[19]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编年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2页。

[20]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经籍考二〇》编年类,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5597~5598页。

[21]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三《艺文志二》编年类,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088、5091页。

[22]叶德辉:《通历》题记,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

[23]见阮元:《揅经室外集》,参见阮福题记,见《揅经室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83页。

[24]以上均见叶德辉:《通历》书首题记,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82页。

[25]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七《艺文编》编年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893页。

[26]叶德辉:《通历》书首题记,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79页。

[27]魏收《魏书》卷十六、李延寿《北史》卷十六均有《清河王绍传》,记其“作乱”事,都说是因救其母贺氏而发,与《通历》所记不同。分别见《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90页;《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89~590页。

[28]李延寿:《北史》卷十《周本纪下》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85页。

[29]令狐德棻等:《周书》卷八《静帝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136页。

[30]马总:《通历》卷十,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4页。

[31]参见李延寿:《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431页。

[32]参见魏徵等:《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56页。

[33]马总:《通历》卷八,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恤予一人”叶本误作“恤子一人”。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1页。

[34]参见马总:《通历》卷六,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

[35]参见李延寿:《南史》卷二十一《王弘传》、卷十五《傅亮传》、卷十三《长沙景王道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70、441~443、354页;沈约:《宋书》卷四十二《王弘传》、卷四十三《傅亮传》、卷五十一《长沙景王道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313、1335~1341、1163页。

[36]“帝皆不答”,叶本误作“常皆不答”。

[37]参见房玄龄等:《晋书》卷八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21页。

[38]马总:《通历》卷五之末,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39]梁武帝敕撰《通史》,事见姚思廉《梁书》卷四十九《文学·吴均传》、卷三《武帝纪下》。魏徵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二》正史类,刘知幾《史通》卷一《六家》等。

[40]见马总:《通历》书首,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8页。

[41]坐散,叶本误作“坐敬”。

[42]见马总:《通历》卷六,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0页。

[43]参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武帝永初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3732~3733页。

[44]阮元:《揅经室外集》卷五,见《揅经室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274页。

[45]刘知幾:《史通》卷十六《杂说上》,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63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