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史北史散论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1]刘知幾:《史通》卷一《六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9页。

[22]刘知幾:《史通》卷一《六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9页。

[23]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二《令狐德棻传》附《李延寿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6页。

[24]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二《经籍考十九》引,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5582页。

[25]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二《杂史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1页。

[2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别史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8页。

[27]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南史》删《宋书》最多”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05页。

[28]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南史》增删《梁书》处”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14页。

[29]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三十七“武帝诸子传”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96页。

[30]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三十七“简文诸子传”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97页。

[31]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三十七“江淹传”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00页。

[32]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三十六“周弘正传”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98页。

[33]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五十三“《新唐书》过誉《南、北史》”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3页。

[34]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六“慕容垂遣使朝贡”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2页。

[35]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六“弑崩书法”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7页。

[36]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八“宣武误为孝武”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4页。

[37]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八“后妃传论”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2页。

[38]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二《令狐德棻传》附《李延寿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5~3986页。

[39]参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六“杂史类”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1页;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别史类”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8页。

[40]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六“外国朝贡”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4页。

[4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六“弑崩书法”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7页。

[42]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五十三“《新唐书》过誉《南、北史》”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4页。

[43]钟华:《〈二十四史〉简介》,《光明日报》1978年7月5日。

[44]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南史》删《梁书》处”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16页。

[45]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南史》增《梁书》有关系处”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20页。

[46]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八朝史至宋始行”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99页。

[47]晁说之《嵩山文集》卷十二《读〈宋书〉》:“沈约《宋书》纪志传一百卷,嘉祐末诏馆阁校雠,始列学官。尚多残脱骈舛,或杂以李延寿《南史》。”(《四部丛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第29页)曾巩《〈南齐书〉目录序》:“《南齐书》,八纪,十一志,四十列传,合四十九篇,梁萧子显撰。始江淹已为十志,沈约又为《齐纪》,而子显自表武帝,别为此书。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序其篇目……”(见《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1037页)曾巩《〈陈书〉目录序》:“嘉祐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乃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见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501页)嘉祐中校刊《北齐书》时,原文仅存17卷,其余33卷都是后人据《北史》所补(参见李百药:《北齐书》“点校后记”,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1页)。

[48]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五十三“《新唐书》过誉《南、北史》”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该卷第2页。

[49]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南史》过求简净之失”条、卷十一“《南史》增《梁书》琐言琐事”条、卷十三“《北史》全用《隋书》”条、卷十三“《北史》纪传互异处”条,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06~207、223~227、272~273、277页。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三十六《袁粲传》、卷三十七《恩幸传》、卷三十八《魏本纪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84、605、606~607页。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五十四“宋武帝微时符瑞”条、卷六十“《宋书》有关民事语多为《南史》删去”条,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卷五十四第2页,卷六十第7~8页,等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