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晚唐史学的特点与成就(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3]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5页。

[34]董诰等:《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8731~8732页。

[35]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七“唐统纪”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894页。

[36]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九,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926~927页。

[37]刘昫等:《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30页。

[38]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六《修撰》,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662页。按:《会要》所记,作者误作姚思廉,书名为《通史》,陈光崇先生已辨其误,见《晚唐史家姚康与陈岳》(载《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

[39]参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编年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69页。

[40]参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编年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61页。

[41]参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杂传记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86页。

[42]董诰等:《全唐文》卷七百七,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263页。

[44]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杂史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7页。

[45]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一《高元裕传》附《高少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453页。

[46]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伪史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88页。

[47]窦滂事迹见《旧唐书》卷十九《懿宗纪》及《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中《南蛮传中》,其书《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地理类》著录。按:方国瑜先生认为:“窦滂未曾来云南,当无《云南行记》之作,或因所录前人之书有《云南行记》,而误为窦滂作也。”(参见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64页。)

[48]《蛮书》十卷,参见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二》卷五十八《地理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9]王溥等:《唐会要》卷九十九《南诏蛮》,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766页。

[50]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经籍考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743页。

[51]参见向达:《蛮书校注》序言,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4页。

[52]赵吕甫:《云南志校释》序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3页。按:《蛮书》书名,据方国瑜先生考订,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蛮书》《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等(见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54页)。方国瑜、赵吕甫均取《云南志》。

[5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六《史部·载记类》,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85页。

[54]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53页。

[55]参见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之《正史类》《杂史类》《地理类》等有关著录。

[5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六《史部·载记类》,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85页。

[57]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76页。

[5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0页。

[59]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6页。

[60]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序,见《教坊记》(外三种),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45页。

[61]郑綮:《开天传信记》序,见《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9页。

[6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懿宗“咸通元年七月”条下,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089页。

[64]陈寅恪:《〈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见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0、81页。

[65]参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前言,方南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