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的研究调研报告03(第3页)
[58]参见田光:《一年来我国〈资本论〉研究综述》,《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5年版。
[59]参见尹文书、钟亚平等:《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1期。
[60]参见李建建等:《加强和推动〈资本论〉研究,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
[61]参见冯能、徐帅、王小霞:《近一年来国内〈资本论〉研究综述》,《中国〈资本论〉年刊》2007年版。
[62]参见仰海峰:《〈资本论〉与历史科学的新发现》,《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吴猛:《阿尔都塞〈资本论〉解读的困境及其意义论根源》,《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等等。
[63]参见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
[64]参见杨东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65]参见卢培琪、王立胜:《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人民网2003年12月24日;许全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
[66]参见黎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资料通讯》2007年第5期;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1期。
[67]参见陆剑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及当代任务》,《党建研究》1999年第7期。
[68]参见张步仁:《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69]参见吴静波、程斌:《“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70]参见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熊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71]参见熊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72]参见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学术月刊》2003年第10期;熊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73]参见熊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74]参见熊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75]参见王东、陈海峰:《建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研究综述》,《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
[76]参见吴学东:《邓小平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体》,《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77]参见王东、陈海峰:《建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研究综述》,《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
[78]参见《北京日报》2006年第226期。
[79]参见秦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
[80]参见张晓东:《“三个代表”思想的“三维一翼”结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5期。
[81]参见张新等:《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3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82]参见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4期;张奎良:《“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第5期;王福生、朱翠微:《论“以人为本”》,《当代思潮》2004年第5期;秋石:《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求是》2005年第7期;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价值观的核心》,《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唐志龙:《“以人为本”的价值审视》,《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高慧珠:《科学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精髓的当代演绎》,《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哲学研究杂志社2005年版;朱贻庭:《“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冷溶:《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陈学明、金瑶梅:《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为本?》,《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等等。
[83]参见龚培兴:《发展、发展观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
[84]参见周天勇:《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论前沿》2005年第6期。
[85]参见王静、文勇:《科学发展观和制度建设》,《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
[86]参见李君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红旗文稿》2008年第3期;包心鉴:《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6期;师吉金:《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6期;王先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界》2006年第5期;董欢:《论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唯实》2008年第1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