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页)
“今天的事不许和任何人说,不然……”他还没想好不然怎么样,只好故作高深地仅止于此。
左小芙早就脑补了让阿泉一剑戳死她,赶紧发誓:“我一个字都不会说出去的。”
少年这才上马和阿泉走了,骏马沿着大道奔驰片刻便将这个小插曲忘在脑后,再也没有想起来。
左小芙则松了一口气,赶紧沿另一条林间小道回了家,生怕那俩人改了主意回头追上她。
锦衣少年□□是世所罕有的骏马,奔驰起来,不消数个时辰便到了庆县,到了馆驿,阿泉随手将令牌在馆役面前扬了扬,惊得后者立刻跪伏在地,忙将驿丞请了出来。
驿丞弯着腰在前头领路,服侍锦衣少年进了最好的官舍落脚,又吩咐心腹亲自照看马匹。
少年从头到尾都没看过众人一眼,待歇息了半日,又和阿泉上马,出了县城,往神京而去。
亏着好马,二人终在夜色降临前到了府门。朱红大门气阔恢弘,门上大匾龙飞凤舞地刻着宁王府三个大字。
锦衣少年还未下马,便有数个小厮围了过来。
“世子可算是回来了,长公主才催人去找您了呢。”
宁王世子楚瑛快步进了府门,穿过长廊,才到后宅,就见他的母亲靖阳长公主位于首座,正在和妹妹楚瑧闲话家常。
“母亲。”楚瑛行了一礼。
“瑛儿,怎么回来这么晚?”长公主三十来岁,但保养得当,望之似双十年华,明艳华贵,她话中虽有担心之意,但说出来,反而是威严居多。
府中所有人都惧怕长公主,唯有她一双儿女能在她面前谈笑自若。
楚瑛亲呢地坐在长公主身侧:“孩儿回来途中迷路了,不过也是因祸得福,径山附近有片湖,风景极好,虽比不上那几处的,可胜在未经雕琢,浑然天成。”
“连你这孩子都赞不绝口,想必定是块宝地。奔波一天,肚子饿了吧。”靖阳含笑应道,又吩咐随侍:“备饭。”
母子三人用了饭,楚瑛携了妹妹去瞧他打的猎物,靖阳则回了书房。
她无论在哪里,身后都跟着乌泱泱一群侍从,但进了书房,便只余下她和心腹太监冯佑。
靖阳在桌前坐下,冯佑则从木漆盒里取出几叠奏章,恭恭敬敬地摆在她面前。
儿臂大的火烛静静燃烧,冯佑挑了数次灯花,靖阳才停下手中朱笔。她面容微微有些疲倦,却有着几分满足。
冯佑踏着轻盈快步走到长公主身后,纤长的指头轻轻揉捏着她的太阳穴。
“殿下辛苦了,这些奏折还是按老规矩,寅时之前送入宫内?”
靖阳闭眼,以沉默作答。
一时间室内寂静,长相阴柔俊俏的太监俯身贴着长公主,竟有几分诡异的旖旎之感。
“今儿呈上来的折子里有一封来自咸州,说是王爷大败燕国骑兵,差点儿生擒了那可汗。”长公主一边享受按摩,一边惬意道。
“天佑我大齐。奴才多问一句,那王爷是否能班师回朝?”
“你觉得呢?”
“论公,王爷回京说明边关无事,可论起私心,奴才不想王爷这么快回来。”冯佑说后半句话时嘴唇轻贴在长公主耳边。
长公主听见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只微勾丹唇,戴着护甲,纤长如水葱似的玉指在冯佑颊边点了点:“好个狗奴才。”
冯佑抿唇轻笑,半跪在地,携了靖阳的手轻啄一口。
靖阳用手背轻撑脸颊,垂眸看着地上的奴才,道:“别院的地已经丈量好了?”
冯佑恭声道:“是,西起径山,丈量了十里地。”
“今日瑛儿说的湖可在里头?”
冯佑想了几息,道:“禀殿下,想来世子爷指的是距别院数里远的镜湖,那附近有村舍二百余户,不曾被纳入别院。”
靖阳道:“他既喜欢,也归在别院里,至于周遭村户,令其迁居。”
冯佑应了声是,他悄悄抬眼,见靖阳双眸微阖,知她今日疲惫,怕是不会让他服侍了,便唤来婢女,伺候靖阳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