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活教育理论节选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生活教育的人民性更集中地反映在培养目标以及生活教育的历史任务上。生活教育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大批胸有大志、有很强生活力的、能肩负起民族重任、有为人民献身精神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建设一个崭新的人民乐园。

3。创造性。创造性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特点。生活教育理论本身就是创造性的产物。它是在改革传统教育,不断创新中形成并开拓前进的。它主张从实际出发,从当时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精神去“发现穷办法,看重穷办法,以办成丰富的教育”。[21]陶行知在生活教育运动中倡导的晓庄师范、乡村幼儿园、劳工幼儿园、山海工学团,无一不是创造教育的试验。他在领导育才学校时期发表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育才创造奖金办法》、《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章,更进一步发展了创造教育的思想。“1。创造健康之堡垒,2。创造艺术之环境,3。创造生产之园地,4。创造学问之气候。”[22]

生活教育的方法是对旧教育法做创造性改革的结果,它从根本上去掉了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陈旧方法。“有三点最要解放,第一点,灌注的教授法要不得。他把接受文化的人当作天津鸭儿填……第二点,知识封锁也要不得,学校变成守知奴的制造厂……第三点,要不得的是教而不做,学而不做”[23]。生活教育的目标是“使乡村美化,使都市美化,使中国美化,使全世界美化,给老百姓一个安慰,将老百姓的智慧启发,刺激每一个老百姓的创造力,创造出老百姓愿意有的新天下”。[24]生活教育把创造“理想的人生”,“创造真善美的活人”,作为自己的天职与使命。“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的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25]。

生活教育是创造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是要有创造精神的创造教育家、陶行知心目中的“第一流教育家”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26]

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特点,它突出地反映了生活教育的本质与特性。

[1]原载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徐特立,范文澜:《延安新教育会致函陶行知先生庆祝生活教育社十五周年》,载《解放日报》,1942年3月15日。

[3]陶行知:《活的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75页。

[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页。

[5]徐特立:《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说》,载《重庆陶研文史》,2008年第3期。

[6]徐特立:《陶行知的学说》,载《纪念陶行知》,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页。

[7]郭沫若:《痛失人师》,载《纪念陶行知》,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

[8]戴伯韬:《生活教育发展史纲——为生活教育运动十三周年而作》,载《生活教育文选》,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95页。

[9]王洞若:《生活教育运动与生活教育社》,载《生活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页。

[10]戴伯韬:《生活教育运动发展史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02页。

[11]王洞若:《生活教育的含义》,载《陶行知研究》,第261页。

[12]王洞若:《生活教育论集·引言》,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版,第1页。

[13]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5—28页。

[14]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5页。

[15]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5页。

[16]陶行知:《大众教育问题》,载《普及教育》,上海,上海儿童书局,1934年版,第125页。

[17]陶行知:《小先生与民众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43页。

[18]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19]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20]陶行知:《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805页。

[21]陶行知:《民主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71页。

[22]陶行知:《育才二周年前夜》,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40页。

[23]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载《普及教育》,上海,上海儿童书局,1934年版,第440页。

[24]陶行知:《为老百姓而画》,载《陶行知全集》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09页。

[25]陶行知:《创造宣言》,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82页。

[26]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载《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