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第2页)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他也说过这样十分浅显而又十分深刻的话:‘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以自我牺牲精神创造性地从事创作,从事研究,从事教育,从事哺育新生一代,是鲁迅生平的高贵的生活实践。他的一生也正是做人的一个模范。他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349]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教育战线上,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这一点得到了我们党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号召广大教师以鲁迅为“光辉的榜样”,这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鲁迅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光辉,必将照耀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路程,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鲁迅于1936年就已经离开我们了,鲁迅的生活过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鲁迅的教育思想充满了反抗压迫、扫**废物、寻求革新的时代气息,他对旧教育的批判,对培养新型革命战士的论述,都是针对他那个时代的特点提出来的。今天我们来研究它、学习它,就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不能拿到现在来生搬硬套。但是历史是一面镜子,而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不朽的。鲁迅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时代不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正像鲁迅早就预见的,工农掌握政权以后一定会重视教育。今天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旧的教育思想却还残存在许多人的头脑中;鲁迅曾经批判过的许多旧的教育观念依然时时阻碍着教育改革;我们老师的素质和敬业精神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教育思想,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本书是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合著的一部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一版,2001年出版第二版。这里选自第二版顾明远撰写的部分,做了修订。
[2]《鲁迅全集》第2卷,318~31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见绍兴鲁迅纪念馆藏《绍兴同乡公函》。
[4]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34页,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5]夏丏尊:《鲁迅翁杂记》,见《鲁迅先生纪念集·悼文》第1辑,85页,上海,上海书店,1979。
[6]夏丏尊:《鲁迅翁杂记》,见《鲁迅先生纪念集·悼文》第1辑,87页,上海,上海书店,1979。
[7]唐弢:《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2。
[8]熊融:《关于〈生理实验术要略〉的说明》,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8(1)。
[9]俞芳:《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见《鲁迅在北京》第2卷,222~223页,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印行,1978。
[10]吴克刚、俞芳、金锵:《谈鲁迅先生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载《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2)。
[11]裘士雄:《陈古遗与鲁迅》,载《辽宁师范学院学报》,1979(3)。
[12]《鲁迅全集》第3卷,243~245页,并据林辰同志1978年5月9日与本书作者的谈话。
[13]夏震武:《复曾子固中丞》,《灵峰先生集》卷四。
[14]许寿裳:《师范全体教员上增中丞书》,载《申报》,1909-12-27。
[15]《夏监督致许教务长书》《夏监督致各教员书》《夏监督致全体学生书》,载《申报》,1909-12-27。
[16]张宗祥:《回忆鲁迅先生》,载《东海》,1956(1)。
[17]据1910年8月15日鲁迅致许寿裳信,参见《鲁迅全集》11卷,33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8]据《绍兴府中学堂章程》,现藏绍兴鲁迅纪念馆;《吴耕民同志的谈话》,见绍兴纪念馆《鲁迅研究资料选辑》(四)。
[19]宋崇厚:《忆鲁迅先生》,见绍兴鲁迅纪念馆编《鲁迅研究资料选辑》(三)。
[20]《吴耕民同志访问记》,见顾明远等:《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52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1]吴耕民:《鲁迅先生率领府中学生参观南洋劝业会记略》,见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研究资料选辑》(一)。
[22]《吴耕民同志访问记》,见顾明远等:《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52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3]祝静远:《回忆鲁迅先生》,载《浙江日报》,1956-09-23。
[24]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上),79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25]鲁迅1911年1月2日致许寿裳的信,见《鲁迅全集》第11卷,341页。
[26]鲁迅1910年11月15日致许寿裳信,见《鲁迅全集》第11卷,335页;并据鲁迅1911年1月2日致许寿裳信及《鲁迅研究资料选辑》(四)对此信的注释。
[27]鲁迅1911年1月2日致许寿裳的信,见《鲁迅全集》第11卷,341页;宋崇厚:《忆鲁迅先生》;李鸿梁:《绍兴府中学堂拒杜风潮》。并据鲁迅1910年11月15日至1911年7月31日致许寿裳的几封信,《鲁迅全集》第11卷,335~349页。
[28]乔峰:《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1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9]周建人:《我心中的鲁迅》,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30]王冶秋:《民元前的鲁迅先生》,18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1]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见《鲁迅全集》第2卷,324~325页。
[32]孙伏元:《哭鲁迅先生》,见孙伏园、许钦文等:《鲁迅先生二三事:前期弟子忆鲁迅》,47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3]金学曾:《鲁迅在绍兴师范片段》,载《文汇报》,1962-12-19。
[34]孙伏园、许钦文等:《鲁迅先生二三事:前期弟子忆鲁迅》,49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